第23章 破滅的三興之火 (第1/3頁)
冷泡茶加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盛唐詩仙……不知那杜工部與他比起來如何?”
孔明看的津津有味,順帶點評一下。
他可是記得光幕說過,那杜工部是他的粉絲呢。
尤其那三顧頻煩天下計啦,那出師未捷身先死啦。
讓孔明看了自己都有點汗顏。
只是可惜那杜工部與他相差數百年,不然定要款待一番。
不知若是現在揮筆寫下一封《酬謝杜工部盛情》的文章,能否被那杜工部看到?
但從詩文上看,這杜工部素有才情,且有工部之名,且生活在盛唐。
想來生活過得應當不錯?
也不知道盛世是個什麼樣子啊……
想起來光幕曾評價自己“從未見過漢朝的盛世”,孔明居然還有一點羨慕。
張飛則就是毫不吝嗇的嘲笑了:
“哈哈哈,一個千古一帝,竟還要去認一個亂世小國的皇帝當祖宗。”
“恐怕那李暠知道的話,多少得在陰司擺上幾天宴席。”
關羽同感:
“先祖顯赫又如何?”
“且那李暠還被追認李廣之後……”
關羽熟讀史書自是記得清楚,因為李陵,隴西之士皆以為恥。
簡雍幽幽道:
“翼德將軍不談,後世以雲長將軍之名。”
“但有關姓者,或都將追認雲長將軍為祖。”
物件換成了自己,關羽想了想道:“似乎還不錯……”
“嗨,我想起來了!”張飛叫道:
“那十六國亂世不就有個追認阿斗……”
關羽眼疾手快,直接一個柿餅塞到了張飛嘴裡:
“三弟多吃點!”
【其實說到隴右,咱們現在如果有人去那邊玩兒過的話,往往就感覺不太能對得上。
如今的河西走廊差不多是天水-蘭州-西寧-張掖-嘉峪關這個方向。
自駕遊一路下來最大的感受就只有倆字:荒涼。
現在一般還有個俗稱叫戈壁灘,所以就會有個錯覺。
李唐皇室就是從這兒起家?建立帝國從吃沙子開始?
丞相六出祁山就為了爭這片不毛之地?】
光幕上影象飛速掠過,能看到的便是大片大片的荒地。
“這是隴右?”孔明驚訝。
孔明沒去過,但隴右不應該是這個樣子才對。
“這不是隴右!”李世民很肯定。
薛舉、薛仁杲可是他親自帶兵所平,他對隴右無比熟悉,不是這個樣子的。
【漢王朝打通了河西走廊,從而有了絲綢之路。
唐在隋的基礎上設立了隴右牧,是中國歷史上官方經營的最大牧場之一。
而無論漢隋唐哪一家,對於河西走廊的描寫都是一樣的:
水草豐茂,綠草如茵。
正因為其自然條件好,所以兩漢時便開始對河西走廊進行開發。
從漢末三國到隋,因為中原的連年戰亂,所以不少百姓遷移到了隴右。
因為這裡有隴道,有潼關,即使發生戰爭也能保持相對安定,由此也形成了隴右大姓。
唐朝則是掀起了開發隴右的高潮,設安西四鎮之後便“歲調山東丁男”,贈錢分田安置百姓。
但到了開元年間,河西走廊的荒漠化就比較嚴重了。
“人戶漸少,涼州以去,沙磧悠然。”
咱們前些年靠著植樹消滅的毛烏素沙漠差不多就是這一期時期形成。
墾殖使得河西走廊開始飛速荒漠化,最終到了明朝面對的就不再是河西走廊,而是河西荒漠。
所以明朝選擇經營西南方和北方也屬於無奈之舉,荒漠把路堵死,就算打過去也是完全得不償失。
明朝經營東北的結果就是經營出來了龍虎將軍努爾哈赤,最終成就了明槐宗之諡號。】
光幕展現的不再是那令人嚮往的不夜城,畫面飛速掠過,能看到的是一片不毛之地。
石頭和土地裸露,生長在上面的是一看就很耐旱的低矮灌木。
沒有草原,河流細窄,人煙稀少,風塵僕僕。
這又是跟李世民所見完全不同的隴右,他看著光幕中的荒漠。
“終唐一朝,竟給後世留下如此之禍?”
李世民感覺有些無法接受。
道理似乎很簡單,但又是平時都懶得去思考的。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TXT》 第23章 破滅的三興之火(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