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二百一十六章 木落歸本(六) (第1/3頁)

雁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前院,書房。

二老爺從大老爺手中接過一張紙,看著上面列著的幾個從四品到正四品的地方官職,半響無語。

“你在侍講學士的位上,已經滿了九年。如今格局,且不說新學士已經上任,就算新學士過兩年升轉,你後邊那三個都不是吃素的。何苦留在方寸之地,爭得大家撕破臉?”沈大老爺道。

翰林院如今四個從五品侍讀、侍講學士中,二老爺是資歷最深,可也因沈家兄弟至今中立的緣故,成了靠山最弱的。

那三位背後,或多或少都有閣臣的影子。二老爺繼續在翰林院熬下去,等到大學士再換人時,也未必能爭過那幾個。

“大哥意思呢?是贊成我出京?”二老爺沉思了片刻,抬頭問道。

二老爺的資歷,軼滿九年晉升兩級無異議,那就是從四品位上。可京官的職位中,從四品只有國子監祭酒一個缺。

國子監祭酒是“小九卿”之一,是極清貴的官缺。早在“京察”開始不久,就有不少人盯著這個位置。

國子監祭酒一職,從弘治十二年因上任祭酒因“不職”被免官後,開始出缺。李東陽向今上舉薦弘治四年因疾致仕的前南京國子監祭酒謝鐸繼任國子監祭酒,不少言官也紛紛舉薦謝鐸。

弘治十二年八月,朝廷提升謝鐸為吏部右侍郎掌國子監祭酒,開部堂官兼國子監祭酒之先河。

不過謝鐸無心出山,多次上折請辭,遲遲不肯動身赴京。直到弘治十三年四月,今上派了欽差過去謝鐸家鄉,謝鐸才開始啟程赴京,走到途中因臥病,就以病為由,托地方官向朝廷遞辭呈,病勢稍起後返鄉。今上愛惜人才,不準辭呈,再次下旨相召。

謝鐸只得再次離鄉,十一月抵京。

今年“京察”後,謝鐸再次上摺子乞老。

盯著謝鐸位置的不是一個兩個,可最後還是希望落空,今上依舊是不準辭

二老爺在翰林院資歷有了,卻沒有能越級提拔的政績。想要繼續留京的話,只能往正五品的職缺上看。

沈家亦是累世宦門,大老爺如今在九卿位上,想要給二老爺謀一京缺不是難事。

可是去做正五品的京官,還不如現下從五品的學士清貴。

大老爺道:“要是想升轉,京缺不能了,外放的話,從四品的布政司參議、鹽運司同知可補,正四品的按察司副使也可勉力一試……”

說到這裡,他猶豫一下道:“要是想留在京中,也不是不可,詹士府右諭德有缺……”

詹士府雖是炙手可熱的衙門,可右諭德只是從五品。二老爺現下過去熬,等到太子登基,就能混個太子近臣的身份,不過想要出頭也不容易,上面壓著好多人。

外放地方,即便不是掌印官,可有大老爺這個尚書胞兄在京城為奧援,二老爺也不會被欺負了去。

要是按照大老爺的意思,自然希望二老爺選擇外放。

二老爺也是奔五十的人,繼續在從五品的位上熬日子,說不得就止步正五品。趁著外放的時候放出去,品級升上來,以後再回京,就可謀小九卿之位。

不過二老爺自打入仕,就在翰林院,並不曾出京。大老爺這個當哥哥的,還真有些不放心他外放。

二老爺聽了兄長的話,耳邊響起一句話:“做官就是做人,你不會做人,也做不好官,不過翰林院又添一酸儒亦是天下之幸,使你不得負君負民”

二十餘年的蹉跎,已經印證了三太爺當初這句話如此準確犀利。

二老爺只覺得心裡一揪,沉默了好半響道:“大哥,我想要出京……”

三老爺身體不好,到了三伏天上下都精心看護著,倒是沒出問題;沒想到伏天過了,秋風乍起時,三老爺貪涼吹了夜風,就開始發起燒來,隨即誘發宿疾,沒過幾日就臥床不起。

三太太已經將八個月,肚子顯懷,為了三老爺的病,差點動了胎氣,被徐氏下令臥床養胎。

大老爺、二老爺都有職在身,輕易脫不開身。三太太重身不便,徐氏又要忙著裡裡外外的事,侍疾的差事就最後就交給沈瑞與沈珏兩個。

沈瑞自然是無話,雖說在三太太有身孕後,大老爺夫婦沒有再提過讓他兼祧兩房的話,不過身為長房嗣子,為徐氏分憂,給叔叔侍疾也是盡孝。

他進京半年,已經瞧出來大老爺夫婦對三老爺完全是養兒子沒模式。或許三房沒選嗣子,也是大老爺夫婦不放心將三老爺交給旁人照顧。

至於沈珏,這半年與沈瑞同出同進的

《大明望族筆趣閣》 第二百一十六章 木落歸本(六)(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