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二百二十七章 未雨綢繆(一) (第1/3頁)

雁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是什麼?”大老爺看著沈瑞遞上來的兩張畫紙,頗為好奇地問道。請使用訪問本站。

沈瑞沒有立時回答,只是伸手指了指圈中小人身上的標字。

大老爺看著看著,神色開始凝重起來。

放下第一張時,他看了沈瑞一眼,接著看向第二張。

那看到第二張中的標註為“上”的那個圈變小,裡面的人也矮了半截時,大老爺不由瞪大眼睛,變了臉色。

他“騰”的一下起身,皺眉望向沈瑞。

沈瑞並不覺得自己這麼直白的標註能瞞過大老爺,可依舊沒有開口說話。

大老爺長吁了口氣,道:“隨我到裡面說話……”

大老爺的書房,分外內外間。外間是桌,裡面是暖閣,並沒有明窗,四周牆壁上用的是氈子。這屋子暖和,而且隔音好。

“好好的,二哥怎麼想起琢磨這個?”大老爺與徐氏從不將沈瑞視為孩童,這回便也直接問道。

沈瑞將謝迪、謝丕叔侄來訪的事情說了,而後道:“父親雖君子不黨,可在世人眼中,沈家與謝閣老卻是千絲萬縷的關係如今三位老爺之間內鬥,不過是高低爭鋒,尚且涉及不到生死,沈家勉強可做壁上觀,要是有朝一日,同外邊鬥起來,孩兒擔心沈家受了池魚之殃……”

大老爺拿著第二張圖紙,沉默了半響,低聲道:“二哥怎就想起興衰之事

有一句話,大老爺沒有直接訴之與口,那就是如今皇帝正值盛年啊。即便是未雨綢繆,也太早了些。

沈瑞想了想道:“聽聞弘治初年,宮中曾驅除僧道這幾年卻有復起之事……”

他自然不能說正德皇帝少年即位,只能託詞。

大老爺神色頗為複雜:“二哥見微知著,能想到此處,旁人如何能想不到呢?只是即便到了那日,三位閣老也是託孤之臣……”

沈瑞躬身道:“自古以來,託孤之臣又有幾個好下場的……”

大老爺看著第二張圖紙,道:“為何二哥會覺得更替之時,閹宦會興起?

沈瑞道:“我朝宮中后妃出自民間,有外戚之名,卻無外戚之權,文臣勳貴又向來防範外戚閹宦之流,背靠廠衛,要是在默許之下,卻與文臣有一爭之力……”

大老爺皺眉,道:“二哥可再試一圖……”

後續的歷史,沈瑞知曉的詳情並不多,不過劉瑾下臺之事卻是記得清楚的。這也並不意外,“狡兔死,走狗烹”,這是帝王常用手段。先是推出一把刀來,打出個局面來,然後再將這把刀交出去,平息眾怒。

沈瑞就取了紙筆,在炕几上畫了第三張圖。

第三張圖中,“上”的那個圈變大,沒有其他圈能與之比肩,宦官那個圈變小,回到“上”圈身後。代表三閣老的三個圈,都大大縮水,且“劉”圈,“謝”圈離開文臣圈,跑到圖紙邊上,只剩下“李”在。

而原本在“上”全身邊的“詹”圈,變大,併入文臣圈,與“李”圈對峙

要說前兩張圖是沈瑞知曉的朝局,那第三張就是猜測了。

三閣老之中,要是全部驅逐,朝廷就剩下新人,那變數太大,也無人制衡東宮舊人;要是留下兩人,聯合起來,就能對峙君權,肯定不是新皇願意看到的;剩下最大的可能,就是驅二留一。

三位閣老中,劉健年歲最大,又是首輔。新帝要是想要不當傀儡,第一個換的就是他。剩下謝遷與李東陽二人中,根據沈瑞聽來的傳聞,謝遷方正,李東陽溫潤。

真到了劉瑾弄權的時候,謝遷與李東陽中,能退一步的應該只有李東陽。

如此,等到劉瑾下臺,朝局就是新帝乾坤獨斷,新舊文臣對峙的局面。

沈瑞的想法並非天馬行空,正切合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之意。

而且他提出的新帝會以閹宦對抗老臣,也早有先例。英宗復辟後,清算景泰舊臣時,用的就是這個手段。就說當今弘治皇帝,剛上臺時,也有權閹“弄權”之時。

先前不過是以為今上性子仁和,才會在即位伊始被宦官所欺,如今看來,不過是帝王手段。

沈大老爺看完這第三張圖紙,撂下來,問道:“二哥能想到此處,可想到自保之道?”

沈瑞指了指那“詹”圈道:“數年之後,能立在堂上的是這些人……兒子覺得,沈家與其親近謝家,還不若在東宮屬臣中,擇一人為同盟……”

大老爺見沈瑞胸有成竹的模樣,不由笑道:“二哥心中可有了人選……”

《大明望族筆趣閣》 第二百二十七章 未雨綢繆(一)(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