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2部分 (第1/4頁)

西門線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五丈原前巧脫身】

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春,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一直未能成功,在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第六次北伐時,積勞成疾,同年八月在五丈原病死於軍中。為了不使蜀軍在退回漢中的路上遭受損失,諸葛亮臨終叮囑楊儀說:“吾死之後,不可發喪。可作一大龕,將吾屍坐於龕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內,腳下用明燈一盞。軍中安靜如常,切勿舉哀,則將星不墜。吾陰魂更自起鎮之。司馬懿見將星不墜,必然驚疑。吾軍可令後寨先行,然後一營一營緩緩而退。若司馬懿來追,汝可布成陣勢,回旗返鼓。等他來到,卻將我先時所雕木像,安於車上,推出軍前,令大小將士,分列左右。懿見之必驚走矣。”楊儀一一領諾。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觀北斗,遙指一星曰:“此吾之將星也。”眾視之,見其色昏暗,搖搖欲墜。孔明以劍指之,口中唸咒。咒畢急回帳時,不省人事。眾將正慌亂間,忽尚書李福又至;見孔明昏絕,口不能言,乃大哭曰:“我誤國家之大事也!”須臾,孔明覆醒,開目遍視,見李福立於榻前。孔明曰:“吾已知公復來之意。”福謝曰:“福奉天子命,問丞相百年之後,誰可任大事者,適因匆遽,失於諮請,故復來耳。”孔明曰:“吾死之後,可任大事者:蔣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後,誰可繼之?”孔明曰:“費文偉可繼之。”福又問:“文偉之後,誰當繼者?”孔明不答(文偉之後無人矣,故而不答)。眾將近前視之,已薨矣。時建興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壽五十四歲。

姜維遵照諸葛亮的吩咐,在諸葛亮死後,秘不發喪,對外嚴密封鎖訊息。他帶著靈柩,秘密率部撤退。司馬懿派部隊跟蹤追擊蜀軍。姜維命工匠仿諸葛亮摸樣,雕了一個木人,羽扇綸巾,穩坐車中。卻說夏侯霸引軍至五丈原看時,不見一人,急回報司馬懿曰:“蜀兵已退盡矣。”懿跌足曰:“孔明真死矣!可速追之!”夏侯霸曰:“都督不可輕追。當令偏將先往。”懿曰:“此番須吾自行。”遂引兵同二子一齊殺奔五丈原來,吶喊搖旗,殺入蜀寨時,果無一人。懿顧二子曰:“汝急催兵趕來,吾先引軍前進。”於是司馬師、司馬昭在後催軍;懿自引軍當先,追到山腳下,望見蜀兵不遠,乃奮力追趕。忽然山後一聲炮響,喊聲大震,只見蜀兵俱回旗返鼓,樹影中飄出中軍大旗,上書一行大字曰:“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懿大驚失色。定睛看時,只見中軍數十員上將,擁出一輛四輪車來;車上端坐孔明:綸巾羽扇,鶴氅皂絛。懿大驚曰:“孔明尚在!吾輕入重地,墮其計矣!”急勒回馬便走。背後姜維大叫:“賊將休走!你中了我丞相之計也!”魏兵魂飛魄散,棄甲丟盔,拋戈撇戟,各逃性命,自相踐踏,死者無數。司馬懿奔走了五十餘里,背後兩員魏將趕上,扯住馬嚼環叫曰:“都督勿驚。”懿用手摸頭曰:“我有頭否?”二將曰:“都督休怕,蜀兵去遠了。”懿喘息半晌,神色方定;睜目視之,乃夏侯霸、夏侯惠也;乃徐徐按轡,與二將尋小路奔歸本寨,使眾將引兵四散哨探。

過了兩日,鄉民奔告曰:“蜀兵退入谷中之時,哀聲震地,軍中揚起白旗:孔明果然死了,止留姜維引一千人斷後。前日車上之孔明,乃木人也。”懿嘆曰:“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因此蜀中人諺曰:“死諸葛能走生仲達。”

這是諸葛亮用的最後一計了,如果換了別人,這一計恐怕瞞不過司馬懿了。只因司馬懿知道諸葛亮足智多謀,再加上這次出祁山,諸葛亮數次引司馬懿出戰而未得逞,所以這次撤兵,司馬懿又以為是調虎離山之計,所以不敢輕動。沒想到的是,孔明不是調虎離山,而是金蟬脫殼。

21…4巧用外相惑他人 金蟬脫殼巧脫身

案例一:

話說紅軍開始長征之後,蔣介石就派出大批人馬對紅軍實施圍追堵截。賀龍率領的這支紅軍也得到了蔣介石給予的同等“待遇”??蔣介石不僅派軍隊在後面追趕,而且還派出飛機從空中實施轟炸。

有一天,正是火熱的天氣,太陽一露頭就曬得人如火烤一般。賀龍命令紅軍戰士戴上草帽遮太陽,加速前進。不一會兒,敵機出現在紅軍頭頂上,發現有紅五星的草帽就轟炸。賀龍命令:“散開,進樹林裡隱蔽!”紅軍戰士跑進樹林中隱蔽起來,敵機沒有了目標,在空中盤旋了幾圈之後,很快就飛走了。賀龍集合部隊繼續前進。

透過這件事,賀龍就想:敵機在天上,我們在地面,他怎麼知道我們是紅軍而不是國民黨的軍隊呢?想來想去,他想到紅軍頭上的那頂有“紅五星”的草帽。

《天刀攻心訣小石要換嗎》 第3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