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赴娘娘灘 (第1/2頁)
絕筆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二人下了山,由於楚浩天無法使用內力,梅桂只好攙著他一路步行。去娘娘灘又必須途經隩州,兩人行至傍晚時分終於趕到隩州城內。
街道上依然喧鬧,只是上次來隩州時是春季,此時已是秋季,不知不覺他們已在翠峰山上呆了整整兩季。街上擺攤的商販顯然與上次大有不同,這次都是以瓜果蔬菜等農收產品居多。
二人找了一家較大的客棧住下,又到樓下大堂吃飯。梅桂品上次嘗過隩州的特色菜“驢肉炒碗託”後,一直念念不忘,今日終於可以一享口福。楚浩天雖酒癮又犯,但他身體有傷,況且師父的話還歷歷在目,終是剋制住沒有飲酒。
飯畢,楚浩天叫來店家打問娘娘灘的情況。店家告訴他出了城向北二十里外有個村莊名喚“焦尾城”,在那裡乘船過黃河便可到達娘娘灘。這娘娘灘水流湍急,水中又有巨鯨潛伏,非灘上的人擺渡普通之人根本無法到達灘上。
娘娘灘,地處中原最北端,是黃河中唯一有人居住的小島,故有“天下黃河第一灘”之稱。相傳,漢朝時期,漢文帝劉恆和他的母親薄姬遭呂后誣陷,曾避難於此,所以起名娘娘灘。就是這個小島,傳說曾經上演過中原歷史上充滿傳奇和悲壯的一幕。當年,幾位大將率領著若干精壯武士,保護著一位身懷六甲的妃子秘密地出了皇宮,一路艱辛輾轉,來到了匈奴地界,突然,一條大河橫亙在眼前,在驚慌與絕望中,他們意外地看見了河中的小島,別無選擇,他們孤注一擲地在這裡隱藏了下來。然而他們依然心有餘悸,孩子降生後,聰明精細的妃子又將孩子轉移到另一個島上,或你來或她去給孩子餵奶,以防不測。十二年後,從這個島上走出一位少年,返回皇宮,坐了龍廷。他就是被後世譽為“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劉恆。當年保護他們的大將有弟兄三人,說這三人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飛將軍李廣、李文、李功。
劉恆登基三年後,將母后接回皇宮,並將這兩塊島嶼以及黃河以西千餘里灘地封分給李氏兄弟,任何人不得侵佔。據說這個“政策”一直延續到現在,娘娘灘和太子灘即因此而得名。千百年來,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民謠:“娘娘灘,太子灘,水長它長兩隻船。”多少次爆發水洪,都沒有淹沒河水中的這個灘。
“九曲黃河十八彎,傳奇莫過娘娘灘;歷經滄桑數千年,依然盤踞河中間;將軍後人守島上,牢記聖命代代傳;拜得薄後聖母殿,福佑百姓美名傳。”說的便是娘娘灘。灘上四面環水,明鏡輝映,背靠龍口,穩坐水中,像滔滔黃河在數百里陡峻絕壁挾持之後,由於憤怒而噴吐出的一塊巨物。黃河被它中分,迎水峭壁飛浪滔滔,遠望可見展現出數十里富饒狹長的河谷平原。北岸為石崖,山巒重疊,雲海蒼茫;居高臨下,俯瞰全景,娘娘灘真如一顆鑲嵌在黃河中央的明珠,又如覆蓋在黃河中央的一幅山水巨畫,惟妙惟肖別有一番情趣。島上綠樹參天,果園滋榮,鳥語花香,阡陌縱橫的田野受黃河水的滋潤,準能看見島上人家又在稻花香裡說豐年時露出的喜悅。田園茅舍,點綴林間,島上居民辛勤耕作,打漁擺渡,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外人乍一踏上小島,如臨蓬萊仙境,又彷彿進入世外桃源。漫步島上,花草叢生,芬芳撲鼻,沁人心脾;環島小路,柳樹成蔭,清涼氣爽,展望河川,頓覺心胸開闊;乘坐遊船,追風逐浪,使人心曠神怡。
聽完店家的介紹,楚浩天和梅桂都面面相覷,他二人原以為娘娘灘必定是個條件惡劣的荒島,沒想到被店家描述成一副人間仙境的感覺,聽著都想馬上去島上看看,遂二人心情頓時暢順起來。
一夜無話,第二日清晨,二人匆匆向城北喚“焦尾城”的村子出發。兩個時辰後,終於趕到這個黃河岸邊的小村莊。只見綠油油的玉米地一直連到黃河水邊,地中有一位頭戴斗笠的老者正在剝玉米棒子。
楚浩天走過去向老人問道:“老爺爺,請問去娘娘灘可是從這裡過河?”
老者停下手中的活,扶起斗笠看了看楚浩天和梅桂,手向河岸邊一指言道:“從那裡乘船過河便是!”楚浩天謝過老者,朝他所指的方向走去。
到了岸邊,見一艘小船停靠在不遠處,一位中年人正坐在船頭垂釣。楚浩天向那人問道:“敢問,可否載我二人去對面的娘娘灘?”
船上的中年人抬頭向岸邊望了望,用洪厚的嗓音回道:“可以!”
楚浩天大出意外,他原以為會盤問他們過河的事由,沒想到中年人答應的如此乾脆。二人上了船,中年人收起魚竿,解開繩索起漿向河中央劃去。河中大霧瀰漫,隱隱約約可看到遠處有一座島嶼
《武林裝飾集團有限公司》 第二十三章 赴娘娘灘(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