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頁)
博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降過曹操,操待之甚厚,有恩於關羽,孔明對關羽分派任務時表示,他擔心關羽會記昔關 羽 放 曹日之恩,放走曹操,關羽立下了軍令狀,才領命而去,劉備亦擔心說: “吾弟義氣深重,若曹操果然投華容道去時,只恐端的放了。”大概是想讓孔明另考慮人選,孔明回答說: “亮夜觀乾象,操賊未合身亡。留這人情,教雲長做了,亦是美事。”(第四十九回)後來。操果然率百餘殘兵敗將投華容小道,在人困馬乏時被關羽攔截,曹兵惶惶垂淚,操又提起昔日之情,牽動關羽恩義之心,最後關羽放走了曹操一行。關羽交令時孔明要按軍法處斬,後劉備出面說情,並提出對關羽記下過失,“容將功贖罪”,孔明方才作罷。那麼,孔明為什麼要派關羽伏兵華容道呢?如果為了活捉曹操,為何不派另外的將領?如果真是要讓關羽做人情,為何放了曹操,卻要按軍法斬殺關羽?其實,孔明所說的“夜觀乾象”之類話,純是一種託辭,他是有意安排,讓關羽放走曹操,為的是平衡兩個關係。
上篇:《風雲人物 青梅煮酒論英雄 第二部分》
功虧一簣失在用人(3)
赤壁大戰前,劉備集團幾無容身之處,他們曾一度想奪取荊州,但荊州被曹操奪取,後來與孫權集團結成聯盟對付曹操,但其間矛盾很大,只是由於曹操大兵壓境,這一矛盾才降到了次要地位,未能公開化。劉備集團聯絡孫權集團對付曹操,但若沒有曹操集團的存在,孫權集團馬上會吃掉他們,而他們在當時尚無還手之力,這就決定了劉備集團只能在孫權與曹操矛盾鬥爭的夾縫中生存,他們必須在軍事和外交等方面謀求這兩大軍事集團的平衡,以求得自身的發展,因此,他們既要抑制曹操集團的強大,又不能沒有曹操集團對孫吳的牽制,曹操赤壁兵敗,這是曹魏勢力退縮和孫吳勢力發展的轉折點,二者的平衡已經基本形成,如果這時再要斬殺曹操,就必然造成曹操集團的崩潰,孫權集團就會迅速膨脹,併吞劉備集團,這是孔明所不願見到的情況,因此即使曹操已成甕中之鱉,可以手到擒拿,但仍不如將其放掉。事實上,當劉備後來初得荊州時,孫權、周瑜即想起兵奪之,只是怕曹操乘虛來攻,才未操動干戈。如果在華容道上殺了曹操,恐怕劉備亦難佔有荊襄,更不易佔領西川了。孔明要放掉曹操,可以不在華容道設兵,讓曹操自己走掉行了,為什麼要派關羽去,任其放掉?原來,劉備集團內部有一個小宗派,它以關羽為代表,自恃才高功大,目中無人,有時甚至敢與軍師孔明相頂撞。例如孔明初次用兵,關羽與張飛說了許多怪話,不聽調遣,當時多虧有劉備交給的劍印在手。孔明幾次用兵如神,張飛已被折服,但關羽的自矜之氣仍未徹底改變。例如,當孔明提出對他捉操有所擔心,怕他放走曹操時,他敢對孔明說: “軍師好心多!……”這實是指責說孔明的心眼太多,而且,他為孔明立下軍令狀後又反問孔明: “若曹操不從那條路上來,如何?”要逼軍師為他立軍令狀,他對軍師尚且如此,對其他人更不放在眼裡。關羽身邊除張飛外,還有關平、周倉等人追隨,他們自成一體,形成集團內部的小山頭,如要實行組織處理,一是沒有有力的藉口;二是關羽的追隨者、崇拜者較多,若處理不妥,消極影響大;三是關羽屬劉備的嫡系,關鍵時刻有劉備的保護。因此孔明要想處治關羽,一定要慎重地選擇機會,尋找藉口,不使任何人產生異議。這次,讓關羽伏兵華容道,由於他義氣深重,必定會放掉曹操,這就提供了懲治他的絕好機會。——孔明是要借這件事平山頭,煞煞關羽的威風。
可見,孔明既要讓曹操逃走,又要讓曹操在關羽的手下逃走,他有意安排,讓關羽放走曹操,是要平衡本集團外部和內部兩種關係: 對外,他要平衡孫權與曹操兩大軍事集團的關係;對內,他要防止宗派傾向的形成。“放曹”事件結束後,孔明的兩個目的全部達到。曹操與孫權兩大軍事集團相對峙,互相牽制,以致劉備奪取荊襄後,孫權雖十分怨恨,仍不敢輕舉妄動,使劉備集團贏得了進一步發展的時機,為實現三足鼎立的戰略計劃做好了積極的準備。同時,就本集團內部來說,關羽回兵後已自知罪過非小,劉備也承認關羽違反軍法,讓記下關羽罪過,以後將功贖罪。
順便應提到,孔明與關羽互有意見,劉備對此心裡是清楚的。劉備後來大舉伐吳,口口聲聲要“削平江南,殺盡吳狗”,這是他對東吳仇恨心理長期壓抑的一次大發洩,關羽被殺正是提供了這種心理能量的發洩口。孔明、趙雲等人當時僅僅將伐吳看成是劉備為關羽的報仇行為,他們一味地勸劉備暫勿與關羽報仇,但
《三國風雲人物經典語錄》 第1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