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 (第1/4頁)
雨霖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曹佾沉默許久,悠悠道:“想必東陽已經到慶州了,且先看看慶州局勢,曹建的事情我會上心的。”
~~~~~~~~~~~~~~~~~~~~~~~~~~~~~~~~~
王韶,字子純,仁宗嘉佑二年龍虎榜進士,與蘇軾兄弟、曾鞏為同年。
此人與尋常的讀書人不同,經史子集爛熟於兄,算得上一方才子。更為難得的是,他足智多謀,富於韜略,在軍事方面多有見地,膽略果人,能力更是一流。中進士之後,最初任新安主簿,後為建昌軍司理參軍。
數年之後,仁宗朝曾舉辦制科考試。要注意了,制科考試與科舉略有不同,是宋朝才開始的一種特殊的考試製度,準確說是一種特別的選官制度。
科舉考試每三年一次,而制科考試是不定期的,需要有特別的機緣才能遇上。兩宋三百年,制科考試只舉行了二十二次。其程式比科舉考試要繁瑣。參加制科考試的人員由朝廷中的大臣進行推薦,然後參加一次預試。
最後,由皇帝親自出考題。只要透過了,無疑會成為真正的天子門生,完全不同,前途更是一片璀璨,其價值與意義不言而喻。
正是因此,制科考試的選拔非常嚴格。據說宋朝三百年,僅有的二十二次制科考試,透過的只有聊聊四十一人。
仁宗朝這次考試,蘇軾以百年第三等第一人透過了。制科考試分第一等、第二等、第三等、第三次等、第四等、第四次等、第五等;其中第三等是最高等(第一和第二等為虛設的)。蘇軾何等厲害不言而喻,同期參加的王韶卻落選了。
不過王韶並未沮喪,只是興趣點似乎發生了些許轉變。制科考試不中之後,他便客遊陝西,訪採邊事,對西北邊防和軍事有很深入的研究。
熙寧元年,王韶上《平戎策》三篇,詳論取西夏之略,言“取西夏必先復河湟,使夏人腹背受敵”。其見地之高遠絕對是首屈一指,值得稱道。
由於《平戎策》正確分析了熙河地區吐蕃勢力的狀況,更提出瞭解決大宋朝最急迫的西夏問題的策略。其目的和趙頊與王安石“改易更革”的政治主張相一致,甚合趙頊做大有為君主的抱負,也符合王安石斷西夏右臂,恢復漢唐舊境的宏偉抱負。
因此得到北宋趙官家和王相公的高度重視和採納,王韶隨即被任命為秦鳳路經略司機宜文字之職,主持開拓熙河之事務。從此以一文人出掌軍事,擔負起了收復河湟的任務。
不過這幾年,收復河湟,對戰吐蕃的時機未到。尤其是需要聯絡吐蕃來牽制西夏,故而些許出戰的計劃職能暫時擱置。熙寧三年,趙頊派林昭出使青唐城,與吐蕃達成聯盟關係。王韶收復河湟的計劃延遲,被調去環州任通判。
趙頊的目的是想要王韶在環州先與西夏人作戰,積累經驗,逐步鍛鍊,將來才好堪為大用。沒想到,王韶去環州才不到一年的時間,便發揮了重大作用。
李復圭出問題之後,趙頊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王韶,讓他去處理慶州之事。王韶也不負眾望,雖然讓李復圭逃脫,卻成功穩住了慶州局勢,暫時掌管環慶路軍事大權。
林昭一到慶州之後,便趕緊前來拜見權知慶州的王韶。自己來慶州做指揮使,王韶是慶州的代理知州,拜見是必須的。
如果是的指揮使,想要直接面對知州怕是有些難,可林昭畢竟身份特別,待遇自然就不同了。
慶州府大堂裡,林昭見到了王韶,一眼看過去便知道是個讀書人,看著甚至還有幾分文弱秀氣。誰能想到,就在兩月之前,就是這樣一位文弱書生將李復圭拿下掌管慶州的嗎?
當時有李復圭心腹躥騰,對新到任的文弱上級不服氣。王韶根本沒有廢話,直接將其拿下,等人頭掛在慶州城門的時候,所有人才知道這位文弱的王知州是個硬茬。
主持熙河之戰,打敗吐蕃人,開疆拓土的將軍能差嗎?豈可小看?只是第一眼,林昭便從眸子裡看到了王韶眼神中的果敢與堅毅。
外表並不能說明問題,王韶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儒將。歷史上這樣的人不少,比如三國時期東吳的周瑜和陸遜,後世的戚繼光、袁崇煥、曾國藩等人都可以劃歸到這一行列。
總而言之,林昭對自己的新上司很滿意,甚至還有些崇敬之情。這是一位有本事的將軍,跟著他,可以有一番作為。只是不知道看起來很和善的王韶是否好相與?
其實,林昭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
王韶之所以重視林昭,除了因為他幾位老丈人和大舅哥厲害,更像
《宋王奪韓朋妻》 第21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