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頁)
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持了兩年。
毛澤東選定華國鋒作為自己的接班人,並不是因為華國鋒有多大的能力。所以,毛澤東提議由55歲的華國鋒出任國務院總理,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華國鋒於1938年入黨,1954年在毛澤東的家鄉湖南省湘潭縣擔任縣委書記,後任湘潭地委書記、湖南省委書記。“文化大革命”之前,毛澤東到湖南視察,對華國鋒有所瞭解。“文化大革命”期間,隨著見面機會的不斷增多,毛澤東對華國鋒的瞭解也多起來。1971年“林彪事件”後,華國鋒和王洪文幾乎同時調到中央工作。在1973年召開的中共十大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華國鋒的這些經歷,使毛澤東感覺到,華國鋒既有基層工作經驗,又有在省裡和中央工作的經驗。特別是他在國務院業務組工作期間,表現得相當不錯,而且處事慎重。所以,毛澤東認定,華國鋒“忠厚少文”,“公道不蠢”。其實,毛澤東對華國鋒的能力和才幹不一定很滿意。即便如此,毛澤東還是表示:“人家說他水平低,我就選這個水平低的。”〔26〕毛澤東為了讓華國鋒主持中央工作,甚至建議葉劍英和李先念“休息”。因為毛澤東十分清楚,這兩個人比華國鋒的威望都高,能力也比他強,如果這兩個人在臺上,華國鋒的位子很可能就會被架空。〔27〕
由此看來,毛澤東看中的並不是華國鋒的才幹和能力。相比較而言,華國鋒是各方面都能夠接受的人,因而可以維持當時的局面。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華國鋒不會否定“文化大革命”。而毛澤東把“文化大革命”看做是他一生中所做的兩件大事之一,認為它是鞏固社會主義制度所必需的,擔心有人要翻“文化大革命”的案。隨著他的健康狀況日益惡化,這種擔心也就越來越強烈。1975年11月2日,他曾對毛遠新說:“有兩種態度,一是對‘文化大革命’不滿意;二是要算賬,算‘文化大革命’的賬。”毛澤東還向毛遠新談了他對“文化大革命”的評價,說:“對‘文化大革命’,總的看法:基本正確,有所不足。現在要研究的是在有所不足方面。三七開,七分成績,三分錯誤。”他認為“文化大革命”的錯誤有兩個:“一、打倒一切;二、全面內戰。”〔28〕
據葉劍英後來在一次中央工作會議上說,毛澤東曾召見華國鋒等幾個人談話,講了他一生中的兩件大事。他說:中國有句古話叫“蓋棺定論”,我雖未“蓋棺”也快了,總可以定論了吧!我一生幹了兩件事:一是與蔣介石鬥了那麼幾十年,把他趕到那麼幾個海島上;抗戰八年,把日本人請回老家去了。對這些事持異議的人不多,只有那麼幾個人,在我耳邊嘰嘰喳喳,無非是讓我及早收回那幾個海島罷了。另一件事你們都知道,就是發動“文化大革命”。這事擁護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這兩件事沒有完,這筆“遺產”得交給下一代。怎麼交?和平交不成就動盪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風”了。你們怎麼辦?只有天知道。〔29〕
“文化大革命”作為“以階級鬥爭為綱”這一理論的實踐,毛澤東在維護“文化大革命”的同時,一再強調“階級鬥爭”的重要性。他曾向毛遠新解釋說:“‘文化大革命’是幹什麼的?是階級鬥爭嘛。”1976年1月1日,《人民日報》、《紅旗》雜誌和《解放軍報》發表題為《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社論,把“怎樣看待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上升到“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鬥爭”的高度來認識。不僅如此,社論還引用了毛澤東的一段話:“安定團結不是不要階級鬥爭,階級鬥爭是綱,其餘都是目。”〔30〕
華國鋒作為毛澤東選定的接班人,他忠實地執行了毛澤東既定的路線和方針,用他的話說,就是“絕不懷疑,絕不動搖,絕不含糊。”此外,華國鋒作為“文化大革命”的既得利益者,他理所當然地要維護毛澤東晚年的錯誤和“文化大革命”那一套,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3。 “兩個凡是”出臺(2)
在對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實行隔離審查後的第三天,即10月8日,華國鋒就在中共中央召開的打招呼會議上宣佈:批判“四人幫”一定要按照毛澤東的指示辦,對“文化大革命”要充分肯定,解決“四人幫”的問題,不要算他們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的賬,他們的核心問題是陰謀篡黨奪權,解決“四人幫”是“文化大革命”的勝利。幾天後,他在西北組會議上向高階幹部們表示:我們要繼承毛主席的遺志,把毛主席開創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進行到底。這就是要“更高地舉起毛澤東思想的偉大紅旗”,把毛主席的革命路線貫徹執行得更好。
《回首1978歷史在這裡轉折喜馬拉雅》 第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