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3章 新皇召見楊光華 (第1/2頁)

王文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短短三天的時間,楊光華的母校太學院,也隨著他的起伏,大起大落了兩輪。 第一天,師生們先是被大宋京都報的驚天報道所震撼,當得知華光就是他們的校友楊光華時,大家更加激動振奮,無不為有這樣優秀的同學而驕傲。可下午楊光華被抓,太學院自然受到牽累,學院最高負責人大學士高志學,當天下午就被章惇叫去狠尅了一頓,差點被引咎停職。憂慮恐懼的氣氛在全院瀰漫開來。 不料只隔了一天,正當師生們都還在為楊光華被抓感到遺憾、還在議論和猜測楊光華會不會被砍頭時,楊光華居然奇蹟般被釋放,並且第二天就返校學習了。 此時,楊光華已然成了同學們心中的英雄、天才,在太學院成了神一般的存在。甚至許多人都在猜測,楊光華畢業之後,肯定被安排得最好,前途無可限量。 面對來自同學們羨慕崇拜的目光、誇讚稱頌的話語,楊光華自然是得意洋洋,倍感自豪,甚至都被恭維得有點不好意思了。 這天下午,下了最後一節課,一幫同學剛圍過來,要聽楊光華講這三天的神奇經歷,突然中郎將張大山在學院一把手高志學的帶領下,來到教室門口,大聲喊道:“楊光華同學,皇上宣你進宮”! 這一聲驚雷般的喊聲,一下把全班同學都震住了,也把另外幾個班的同學引了出來。大家紛紛把目光投到了楊光華身上:一個普普通通的太學生,居然被皇上直接宣召入宮!這樣的待遇,就連大學士高志學恐怕也沒有吧?同學們那目光啊,是滿滿的羨慕和景仰,許多同學眼珠子瞪得溜溜圓,嘴巴張得圓溜溜,簡直傻掉了一樣。 楊光華顧不上收拾學習用具,就噌噌幾步來到張大山跟前,行了拱手禮,說聲:“小生拜見張將軍”!然後又對眾同學擺了擺手:“同學們稍安勿躁,敝人去去就回,去去就回”!就跟著張大山走了。拋下一干同學,顛著腳痴呆呆地直望到沒了人影,才搖著頭嘆息著散開去。 原來,這些天,大行皇帝的國喪、朝廷的一系列事項都在有條不紊的推進著。徽宗雖然登基做了皇上,可是他聽從楊震的建議,以自己年輕不懂國事為由,三番五次的請向太后出來主政,向太后實在推辭不過,也只好垂簾聽政;但是表示,一旦徽宗能夠獨立執政,立即還政於他。朝廷的事有向太后主持著,徽宗就有空餘的時間來寫字、作畫了,只是國喪期間不能踢球和彈琴,令他小有沮喪,但依然情緒高漲,無論寫字還是作畫,神來之筆不斷。 這天,徽宗看著自己快要完成的“清明春光圖”,突然問楊震:“管家,你家那個寫文章的侄子,叫什麼華光的吧?他現在在幹嘛呢”? 楊震一聽皇上打聽光華,不覺怔了一下,他以為光華又出什麼事兒了呢?略帶惶恐的說,“皇上,光華他,他又怎麼了......?” 徽宗聽出了楊震的意思,就說:“莫緊張,我突然想起他了,我覺得那傢伙很有意思”。 “皇上您,您說他怎麼個有意思”?楊震一頭霧水,心裡依舊不安地問。 徽宗抱起胳膊,側歪著頭,半眯著眼,遐思般微笑著說:“你看,他怎麼能知道我會承繼大統的?天底下恐怕就他一個人知道。好神奇呢!我聽說,太后召集章相他們,商議由誰承繼大統的時候,章相推薦了九王爺,十三王爺,可就是堅決不同意我。太后給我說,在先帝殯天的前一天,報紙上的報道,就在東京城傳遍了,上上下下沒有不知道的。你想嘛,大臣們哪個笨?他們就是用腳丫子想想,也知道這裡面的道道吧?所以呢,太后一說要讓我承繼大統,大臣們除了章惇就眾口一詞全都同意。那還不是看了報紙,明白無風不起浪的道理呀?看來,這輿論宣傳作用還真夠大的呢。所以,管家呀,你這個侄子,真是個大才子,可算是我的恩人吶”! 楊震聽皇帝說著,先是心裡踏實了;聽到最後一句,卻差點驚出一身冷汗,急忙說道:“不敢不敢,可不敢這樣說。皇上您才是他的恩人,沒有您的話他怎麼能放出來?說不定已經被殺頭了呢!” 徽宗又說:“不管怎麼說,他這份才華,這份膽量和眼光,不能不讓人佩服呀。噢對了,我想讓他畢業之後到中書省來,你給他說了嗎?他怎麼說?” 楊震想,為了穩妥,自己還沒給徽宗回話。此時徽宗又問,楊震只好說:“他還沒畢業呢,等他畢業之後再說吧,皇上這麼高看他,這是我們楊家的榮光啊。我們世世代代都不會忘記皇上的恩典”。 徽宗說:“我記得他是太學院的學生吧?這些天快悶死了,你晚上把他叫到御書房來,我跟他說說話,跟這樣有才的人說話,來勁!我喜歡”。 徽宗畢竟才是個十八歲的小夥子,平時隨興慣了,又加上剛做皇帝,還是王爺時的行事風格,所以做事憑心情來,不太顧及別的什麼。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

《巔峰對決千古玩帝之終極較量 王文達》 第13章 新皇召見楊光華(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