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御使上書引徽宗不快 (第1/2頁)
王文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徽宗抬頭一看,才知道到了團扇小店門口。是啊,這裡怎麼能進去呢,要是讓沈婉小姐給看出來識破了,那像什麼樣子啊,以後自己在沈婉小姐的眼前,這形象怎麼能樹得起來呀?只好跟著楊光華往回走。
徽宗走一步三回頭,戀戀不捨的樣子,楊光華看得非常清楚,便說:“皇上,您且稍候。”
徽宗停下腳步,有點惶惑地問道:“何事?”
此時,梁師成見楊光華給自己使眼色,就把抱著的一個包袱,在徽宗面前晃了一下,說,“皇上,咱們到這個店裡去吧。”
說話功夫,張寧已經從店裡將小宮女趕了出來,把徽宗讓了進去。一進門,梁師成就開啟了包袱。徽宗一看,原來是他的皇袍、皇冠和鞋子,梁師成幫他換好了皇袍皇冠和鞋子,這才又回到團扇小店門口。楊光華等人在門外候著,徽宗一個人走了進去。等了約半個時辰,徽宗才一臉喜氣地出來,沈婉送出門口,見有這麼多人在,就“嗖”地一下縮了回去。
徽宗在前,楊光華和眾大臣跟隨,沿著大集走了一趟,徽宗不時跟小店門口的人們招手。此時人們方知皇上來到宮中大集了,便全都湧到了這條特別街道上,高呼起“皇上萬歲”的口號來,夜空裡,歡呼聲分外響亮,也傳得格外遠,格外動人。
時間過得好快,等徽宗帶著眾臣離開這宮中大集的時候,已經快近半夜時分。徽宗意猶未盡地說:“啊,不錯,不錯,挺有意思、挺好玩的。”
直到他們離去,小店的人,扮成顧客的警衛人員和保衛人員,才陸續撤離。
徽宗扮叫化子趕集的事,那些商戶們自然不知道內情。倒是宮裡的小宮女們回去之後,悄悄的咬耳朵,都說見到了一個叫化子,特別像皇上。沒有去的宮女們婆子們,包括嬪妃,都說這些小宮女是胡說八道,有的甚至要向皇上告狀,說他們誣衊皇上。最後這事被楊戩聽到以後,讓女官召集這些宮女,專門開了一個會,非常嚴厲地警告她們:“此後不得再瞎傳,若發現誰再膽敢瞎傳亂說,就割了她的舌頭。”
宮中的傳言算是止住了,從此沒人再談及此事,也沒人再敢打聽。可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儘管楊光華安排的非常周密,知道內情的人,也僅限於楊光華,楊戩,張寧,蔡攸、王甫、童貫和梁師成等七人,可徽宗扮成叫花子趕大集的事兒,還是很快就在朝野傳得沸沸揚揚,成了京城人茶餘飯後最大的新聞和熱門話題,甚至成了許多人演繹傳播的笑話。
御使臺有兩個御使,一個叫鄭元義,一個叫吳世成,都是在前不久御使臺和察院人員大換血時,從下面州府提拔上來的。這兩人,平時雖然也並不是那種看眼色行事、善於巴結奉迎的人,可也算是聽話的人,沒有陳中和崔浩等人那種眼裡不揉沙子的脾性。可聽說這事以後,卻都覺得皇上居然扮成叫花子,這實在太荒唐,太不成體統,也太有損形象,總之是太過分、太不像話了。因此,他們就聯合寫了一份《致皇上》這麼一份奏書。這份奏書,既沒有批評的措辭,也沒有任何指責的話語,只是說皇上代表的是國家和朝廷的形象,皇上應該高度珍視自己的形象、尊嚴和威儀,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從維護國家和朝廷的形象出發,而絕不能做有損或者對國格、國家形象不利的事情。
他們知道王甫在皇上手裡很香,很受皇上的寵信和喜愛,再加上王甫主持御使臺和察院工作以來,對這些新提拔的所有的御使和監察官們提過特殊的要求,要求所有向朝廷、向皇上呈交的奏章奏書,不論是彈劾性質的還是其他類的,都必須先由王甫稽核批准,才能上呈;否則即以違紀違規處理。他們二人反覆討論後,覺得這份奏書語言很是委婉,內容呢也很客觀,沒有什麼過激的東西,也沒有什麼刺激的字眼兒,呈遞給皇上應該沒問題。只要皇上能看到,皇上應該能懂得他們的意思。只要皇上明白了他們的意思,他們的職責也算盡到了,他們的目的也算達到了,自己也算對得起御使這份職責,不管怎麼說,良心上也說得過去。
事情倒也順利。真的如他們所料,王甫並沒有阻攔,也沒有提出不同意見,而是把這份奏書,親自呈給了皇上。
原來王甫看了這兩份奏書,跟他們的看法大體一致,覺得寫得不錯。正好,他當御史中丞以來,一直也想作出點事情,向皇上表表功。雖然,在宮中大集上扮演叫化子受到了皇上高度讚賞,甚至很是感激他臨危救駕,可在業務上工作上還沒有任何建樹,因此也想表現一下。看過這份奏書,覺得所提建議既中肯實在,又有高度,覺得皇上一定喜歡
《巔峰對決千古玩帝之終極較量 王文達》 第433章 御使上書引徽宗不快(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