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部分 (第1/4頁)

大刀闊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了轉移視線,羅傑想起了媒體,他花錢請來一大批記者和講演家,讓他們把關閉工廠的責任全部推到日本人身上。

一時間,媒體上到處是指責日本的文章:“為什麼美國工人會失業?為什麼美國的汽車賣不出去?那是日本人到美國來大量傾銷他們的產品!那是因為我們還有不少國人貪小便宜不買我們的國貨買日本貨!我們必須發揚愛國心,抵制日本貨!”

這樣的輿論宣傳在普通民眾中是很有煽動性的。那段時間,底特律的市民對日本貨同仇敵愾,如果不幸有一輛日本汽車開進底特律,那部車子必然遭到砸爛火燒的命運。

3、日美汽車貿易摩擦

1992年元月,美國總統布什在大選前夕,領了30多位美國企業界領袖,火藥味十足地出訪日本。這幫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底特律三大汽車公司的總裁。第一位是克萊斯勒董事長艾爾卡克,他被日本封為一號“貿易煞星”。第二位是福特新董事長波林,被日本封為第二號“貿易煞星”,第三位是近兩年來連續虧損的通用董事長斯坦普爾。

美國人的憤怒是有理由的,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日本賣了230多萬輛汽車到美國,而美國銷往日本的汽車數量只有萬輛,大部分還是日本在美國的工廠所生產。1991年度,美日貿易逆差達到4120億美元,其中70%為汽車和汽車零部件。

密西根州參議員裡格爾到處指控這是“經濟珍珠港事件”。

汽車產業對日美兩國經濟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支柱產業,這是一個需要自己基礎結構的巨型產業,沒有汽車,其它許多產業根本無法生存。汽車業的興衰足以影響一國的經濟命脈。所以,天天把貿易自由掛在嘴邊的美國人實在做不住了。

日本首相宮澤喜一領頭,滿臉笑容、殷勤有禮地迎接怨氣滿腹的美國客人。他心底下非常理解美國人的怨氣:通用汽車對於美國的重要性有如他們的國旗,我可以理解他們被日本人擊垮時的感覺。

雙方代表在美國大使館對街的小倉飯店中,美國汽車公司的代表們,與代表日本汽車產業界的豐田、日產、本田、馬自達和三菱等公司的代表,進行了一場艱難的談判。

美方以福特董事長波林為首,堅決要求以貿易限制逼日本人就範,因為日本在美國市場傾銷自己汽車的同時,卻緊閉自己的國內市場不容外人進入。波林指出,在1982年—1991年為止的10年間,日本的貿易順差總和為5420億美元,其中對美貿易順差達4120億美元。而每10億美元的對日貿易順差就使美國喪失約3萬個就業機會,這對美國經濟及其工業基礎帶來了嚴重的衝擊。

波林提醒日本,美日兩國均是“WTO”成員國,這意味著兩國之間的貿易活動必須遵守自由競爭的平等原則,根據《關稅與貿易總協定》19條規定:“由於進口急劇增加而出現重大損失,對國內產業調整造成損害,可以採取緊急限制進口的措施。”所以美方可以對日本車進入美國市場實行限制,或者,日本允許其他貿易伙伴如同它進入美國、歐洲和世界其它市場那樣進入日本市場。

波林以很有說服力的資料表明日本對外封閉了本國市場。他說:“日本汽車製造商無疑非常出色,但是還不至於出色到佔領美國汽車市場超過30%和歐洲市場11%的同時,使外國進口汽車所佔日本市場的份額控制在不到3%的水平上。”

這些資料非常有說服力,歐洲共同體國家素以保護自身市場而全球聞名,但由本國汽車製造商佔有的市場比率不過如下:英國43%,德國73%,法國67%,義大利63%,其餘汽車業不發達的國家則主要依賴進口車。

而日本汽車在本國市場的佔有率卻高達97%。

面對這些資料,任日本汽車製造商舌錠蓮花,也無法否定封閉本國市場的事實。

要知道,日本汽車市場是世界主要汽車市場之一,日本汽車普及程度達到平均每人擁有一部車的水平,在美國是平均每人擁有一部汽車,歐洲平均每人擁有一輛汽車。可是,外國車在日本市場的佔有率卻是極低,美國汽車在日本市場的佔有率僅1%,而日本汽車在美國市場上的佔有率超過30%,美國人對此火氣十足。

談判拉鋸般地艱難進行著,從日本方面來講,並不想引發一場美日貿易戰,畢竟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同時也是全球最自由的市場。

最後日本方作出如下承諾:同意到1994年把進口美國汽車零部件的金額從1992年度的90億美元增加190億

《警惕美國開創危險先例》 第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