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百四十一章 改造 (第1/2頁)

mmeei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盈是將這作為一張牌來打的,如果有機會,自然有辦法透過韓王信下屬中的某些人,直接在匈奴內部組織起漢人逃亡的大部隊,由漢軍自主選擇戰鬥發生的時間地點。

問題是冒頓跑得太快,又把太多早知道不可靠的漢人丟下,導致劉盈現在倒是能較好地接收原有的牧民,卻不能維護好情報線路了。洗牌之後,伴隨著冒頓西遷中下層漢人的態度重新變得不明朗,而上層漢人一直以來都是首鼠兩端的。

劉盈還得忙著將北境熟悉農耕的漢人大規模內遷。漢化是生活方式和制度上的漢化,不是光靠漢人的遷徙就能完成的,如果是王朝末期人地矛盾尖銳的時候或許可以採用人口替代的手段。然而在這個王朝初期,如果過度依賴在草原上人口比例較少的漢人去統治的話,反而會進一步加強離心傾向。

帶英可是在殖民地反客為主這點上有著先進的經驗,十三州的昂撒裔反倒是比起天主教徒更為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而作為殖民者的南非布林人反而敲響了日不落帝國的喪鐘。而在中國的歷史上,同樣是胡化漢人成為了入侵中原的核心力量。

兩頭吃的原理其實挺簡單的,胡化漢人面臨較為嚴重的認知危機,同時中原王朝提供的新增生產力會自然而然地被認為是漢人應得的利益,而至於代價,則應當由被統治者胡人支出,且不能損害實際統治者自己的利益。這是個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導致的統治分離的問題,哪怕新中國都解決不了。

劉盈向草原遊牧民族所能提供的生產力增量是極為巨大的,大規模的鐵器輸入,架空式的鐵皮煤爐可以極高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輸入的蜂窩煤降低了本就稀缺的草木損耗,鋼套管打井方法可以抽取地下水應付較為常規的旱災,不過劉盈並不打算過於擴散這項技術,蒙古高原的生態恢復能力太過脆弱,蒙古國自蘇聯解體之後不到三十年就把生態玩崩了,內蒙古也經歷了長期的荒漠化治理過程。而劉盈把生產力水平拉到二十一世紀有資格反饋生態的新中國的水平,怎麼說也得起碼一百年吧,亂玩那是自找在西安吃沙子。

而在牧業本身,逐漸廉價化的抗生素和多種成品藥不僅能救治處於傷病中的人,也能提高牲畜的存活率,畜力打草機積累過冬草料的效率也遠超人力。當然這會合並許多其他問題,自然形成的草原商道承載力不足以完成工業輸出,而如果各部落聚居在劉盈修築的馳道北延線附近毫無疑問會導致集中放牧引起的沙漠化,這就要靠繼續加大力度修建道路以及人為調控工業品輸出價格和流通方式來解決。

這個過程並不能太依賴漢人,劉盈的手段是相當傳統的改土歸流,即大量收納塞外百族子弟進行集中漢語教育和培養,再定向返送回去組織提高遊牧部落的生產力,結合商品輸出和文化侵略。漢人的優勢是實用主義,劣勢同樣是太過實際。很難找到天主教傳教士這種至少是沒有本人利益追求的文化侵略者,放任漢人去執行這個任務,只會造就一批依靠壟斷地位將自己上升為統治階級的野心家,對內壓迫遊牧民族,對外裝裱成遊牧民族的唯一利益代言人,漢化這種事,最好是生活上的,而不是瞎搞什麼血統論,要用現代化的優勢誘使著各民族主動做出改變來靠攏。

好在伴隨著冒頓軍事上的退縮,塞外民族的控制力也在迅速下降,劉盈可以方便組織起迴歸者並在內地置地,對外輸出佐貳官吏輔助原本部落的小王貴族來適應封貢互市的新生活。

對於舊統治階級,劉盈打算玩弄的就是清朝那一套,就像他已經對著漢朝勳貴們搞出的那一套,利用中原的繁華誘使貴族們內遷,將外藩爵位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利益,而沉迷於中原繁華的貴族必然會追求享樂以求匹配自己的身份地位,從而加大剝削的效率。

這有點類似於清末的在鄉地主轉化為城居地主,但更像的是日本德川幕府時期在鄉武士與城居武士的關係,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然而其轉化型的表現卻體現為社會暴力組織的關係。名義上武士作為軍事政治合一的統治階級,理應居住在鄉間領地對農民進行治理和徵收賦稅,實際上人都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大城市便利的服務業導致大量武士脫離自己的封地居住在城下町,憑藉著徵收貢賦的強制力造就了城市的繁榮。

代價就是理論上應當作為軍隊士官,軍事貴族的武士,控制力崩潰了。在鄉武士如果講道理,能夠調節農民間的,農民與政權間的相互矛盾則可以有效延續統治,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就算武士不講道理,至少時時刻刻亮在面前的刀子會教會農民民不與官鬥,偏偏幕府晚期實際上形成的是權

《我成了漢惠帝》 第一百四十一章 改造(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