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百五十四章 兩難 (第1/2頁)

mmeei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些手段當初連蕭何都能選拔出來,總不能說沒什麼用吧。可要真說有用也用處不大,給各地官員發治理綱要這類培養循吏的手段,別說秦朝了,戰國時代早就有了,可是提拔治理有方的人才,罷免貪瀆無能的官員又怎可能真的落實下去。不聾不啞,難做家翁。劉盈只能確保三公層面都是人傑,至於中樞,反正靠自己學生架空了,當官的是無能還是無知,反正有侯爵的位子在那裡佔著,吃份糧而已,劉盈也不至於太管。

到了各地的郡守層面基本上檔案和麵試就是一半一半了,甚至於對一些應答遲緩,氣質老朽的官員劉盈也頂多調內衛和繡衣使者那裡的記錄審查一番,大差不差,任上沒什麼大規模民變禍事也就放行了。至於縣令就完全是走過場了,整體處在想抓權又樂意偷懶的中間態。雖然從嬴政那會傳下來的規矩就是皇帝的任免要精確到縣一級,不過劉邦都沒怎麼認真執行這項規矩,而是放手給了蕭何,劉盈就更不會去管了。

上面一句話,底下就得跑斷腿。杞這些日子就在新設定的胡騎校尉部帶兵。劉盈抓權的路子也沒什麼創意,欽差大臣嘛,因事而設職。歷史上成功的政治家,如諸葛亮,雍正等人,往往都能夠將隨意一個小人物的樣貌品行能力記住幾十年。劉盈是沒有那個本事的,甚至於對於吏部的人事檔案他也不全信,在當下表現為吏部的權力較為侷限。在將來,劉盈也只會教導自己的孩子,組織部的嘴,騙人的鬼。

幾乎在任何一個建立了官員檔案體系的政權,最終執行的結果都極為糟糕,宋代筆記記述了大量檔案散佚缺失汙損的案例,哪怕是冷戰時期的大國,美蘇都有檔案與人完全對不上,有時出現一個人只在檔案中虛空存在,有時又出現某個高階官員其大量歷史完全消失的情況。民政體系則更爛,德意志第三帝國曾經建立了相當完備的全民檔案體系,不妨礙大量猶太人透過賄賂等方式刪改移除自己的身份記錄,以至於發生在集中營中的種種荒謬與玄學並不遜於古拉格。

高階別政治家搞偉力歸於自身實屬無奈,嘉靖沒有記性,正德沒有親媽的故事可太多了。劉盈當然有一系列手段如特定紙張、墨種,依照十指順序記錄鬥和簸箕並用暗語戳記記錄等等。防偽手段交叉驗證就如同銀票防偽一樣,分散控制多種技術確保能夠了解、仿造一切的人數儘可能減少,但是劉盈能夠做到的所有技術加在一起也沒比上前蘇聯或者美國,不妨礙兩大帝國連根基都爛光了。

所以劉盈選擇把這個大包袱丟給相權系統,自己只管仲裁,與其說是懶惰,不如說是絕望。草臺班子執行的穩穩的,那還是照著老蕭丞相的思路來吧。劉盈只會不斷搞出種種不在帝國常態政治體系內的任務,然後憑藉自己的權威特事特辦。按道理來說,異族歸化教育本有體制負責,大規模移民屯墾也是漢朝政府常態的處理範圍。

但是劉盈卻非要搞異族不經歸化整理直接大規模移民,為的就是讓自己可信任的一批老班底能完全掌握這批異族的情況。如果完全放給漢政府處置這件事,估計這批部族早已被拆分販賣為胡奴了。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劉盈的鍋,嚴格的蓄奴數量限制極大提高了漢奴地位,正如之前所說,漢奴們都被拿來滿足中高階經理人的需要了。那麼給貴族們養馬,歌舞的生理需要,貴族莊園們運轉的基本勞動力需要誰來滿足的。

劉盈的希望自然是靠僱工來填補,可惜皇帝陛下給無地平民分地分糧,發放生產工具的待遇也太高了,工廠吞噬勞動力的能力也極強,導致了一般力工的月薪都快有一貫了。得益於劉盈的金融操作,五銖錢的價值如今可是較歷史同期還高了不少,每市斤(500g)小米也不過一兩文錢,假定一個人不需養家,一個月的工資不吃不喝基本上也夠每天買一隻走地雞的水平。

讓奴隸主們按這個價格僱工還不能任打任罵滿足精神需求簡直是要了大家的命。故而就連野性難馴的野人和南蠻看起來都顯得和藹可親了,漢民不淪落為奴的保護在於編戶齊民,惹不起老百姓還惹不起黑戶嘛。蓄養夷女甚至都成了產業。

劉盈對此的態度更是擰巴,封建社會的同化表現為奴役是一種常態。明孝宗朱佑樘之母,孝穆皇后紀氏不就是征討廣西蠻族時掠取的俘虜嗎?甚至於這種事某種程度上還體現出了皇帝的令行禁止,至少皇帝的法令得到了認真執行。劉盈的眼中不分南北,即便是匈奴夷人,將來也遲早都得被稱為漢人,至少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但現在和一幫真正的皇漢軍事貴族說這種話屬於相當沒譜的行為。

就連汲黯當初都覺得漢武帝簡直是瘋了,把匈奴俘虜不

《我成了漢文帝》 第一百五十四章 兩難(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