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73部分 (第1/4頁)

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針對日本人的探問,清政府進行了有力的駁斥。毛昶熙、董恂答道:“番民之殺琉民,既聞其事,害貴國人則未之聞。夫二島俱我屬土,屬土之人相殺,裁決固在於我。我恤琉人,自有措置,何預貴國事,而煩為過問。”

柳原前光爭辯說琉球屬於日本版圖,並說“貴國已知恤琉人,而不懲臺番者何?”毛、董兩人答道:“殺人者皆屬生番,故且置之化外,未便窮治。日本之蝦夷,美國之紅番,皆不服王化,此亦萬國之所時有。”

柳原前光又說:“生番害人,貴國舍而不治,是以我邦將查辦島人,為盟好故,特先告知。”總署大臣“置之化外,未便窮治”這句話應對失措,給日本人留下了把柄。

按照國際法,有幾點是十分明確的:一、琉球不是日本領土,琉球人不是日本國民。日本以琉球人被害主張權利,於法無據。

二、臺灣,包括番地,為中國領土,高山族人是中國國民。三、日本將琉球漂民事件作為藉口侵略中國臺灣是違反中日條約義務的。《修好條規》第一條明確規定:“嗣後大清國、大日本國倍敦和誼與天壤無窮,即兩國所屬邦土亦各以禮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獲永久安全。”四、日本侵略中國臺灣是違反國際法的,侵犯了中國的領土主權。

可惜,中國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有人便主張出兵先攻取臺灣和福州。琉球漂民事件發生後,日本藉此謀劃出兵侵略臺灣。

1874年1月,日本政府太政大臣三條實美和右大臣巖倉具視鑑於國內外形勢認為對臺灣出兵實為必要,於是責成參議、內務卿大久保利通和參議、大藏卿大隈重信負責此事的調查研究。

2月6日,大臣參議會議同意二人擬訂的《臺灣番地征伐要略》。要略確定把臺灣生番視為無主之地,以取得出兵依據,並先赴臺灣偵察,然後從熟番之地登陸,而且明確不與中國討論琉球歸屬問題的方針。後由陸軍大輔西鄉從道對攻臺問題作具體研究。該要略刻意將臺灣生番說成是無主之地,目的在於把侵略臺灣說成並非侵略中國,因而並不違反中日《修好條規》。這完全是詭辯。

1874年4月,日本政府設立臺灣番地事務局,任命大隈重信為事務局局長,任命西鄉從道為臺灣番地事務都督,陸軍少將谷干城、海軍少將赤松則良為參軍,又任命外務省僱用的原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為臺灣事務局準二等出仕,作為西鄉從道的助手。4月9日,西鄉從道率艦隊赴長崎,準備出兵臺灣。

英、俄、西班牙等國駐日公使風聞日本將出兵臺灣的訊息,紛紛向日本外務省質問。英國害怕中日衝突會影響英國對華貿易,更不願日本獨佔臺灣,因而反對猶烈。諸國也向背後支援日本的美國政府表示抗議。

美國對臺灣也是素懷佔領野心,1867年美國曾以失事船員被臺灣高山族人所殺為藉口,派艦入侵臺灣,但遭到失敗。此時,日本計劃侵略臺灣,美國則給予積極支援,妄圖利用日本充當在中國擴大侵略的急先鋒。

熟悉臺灣情況的美國人李仙得為日本侵臺獻計獻策,另有三名美國陸海軍軍官參加日本侵略軍,美船“紐約號”受僱為日本運兵。在各國壓力之下,美國不得不要求日本停止李仙得等人參加侵略軍,並撤消“紐約號”的僱用,但外國的壓力並未能阻止日本的侵略行動。

第722章風雲激盪(二)

1874年,日軍3600人共分三批出發,4月27日“有功丸”搭乘日本新任駐廈門領事福島九成駛往廈門,5春“、“三邦丸”、“明光丸”開往臺灣社寮港。

5月18日西鄉從道以“高砂丸”為旗艦,率兵開往臺灣。5月21日日軍沿四重溪搜尋遭到高山族人攻擊,22日爆發“石門之役”。當日西鄉從道率艦隊抵達社寮港,隨即展開攻擊。

這場戰役中,高山族人傷亡者合計達70餘名之多,牡丹社酋長父子戰死。日軍傷亡者有20餘名。6月1日日軍發動“牡丹社之役”,出兵分三路圍剿高山族人。

6月5日,日軍攻破牡丹社,並焚燬多社。但高山族進行頑強抵抗,時常從山中出來襲擊。日軍防不勝防,終不能勝,只得退守龜山,在這裡建造都督府,設醫院,修橋樑,築道路,開荒屯田,作長久之計。時日軍中瘧疾流行,2000多人患病,500多人病死,日軍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而清政府不但對日本侵臺訊息得的晚,而且知道情況後反應遲鈍,措施不力。中國開始對日本的侵略行動一無所知,最先告訴中國訊息的還是

《新列強中國》 第37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