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6部分 (第1/4頁)

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② 《元史》和《拉施特書》,均作莫那倫,所以我國史家多采用莫那淪這個譯名,如《元史譯文證補》、《新元史》等書。而《秘史》第46 節稱為那莫倫。——譯者

第一章 成吉思汗勃興前的蒙古

世系表很細緻的列舉七子之名,以最長的合赤曲魯克至於最少的納臣把阿禿兒③,'2'性格剛毅的那莫侖,居於部族之首領地位。就在這個時候,女真人侵入蒙古,這個處於勢力擴張時期的通古斯種人在另一個方向,正在將中國北部置於自己統治之下。女真人進攻住在客魯漣河邊的(是否突厥人?)札剌兒人部落,大肆屠殺。有七十家札刺兒入逃避至蒙古人的地方,這正是那莫倫所管轄的地方。故事繼續說,札刺兒人因為迫於飢餓,在那莫倫的兒子們放馬的草地上掘草根而食。那莫倫不許札刺兒人侵佔該地,“驅車相向, 在盛怒之下,傷了幾個札刺兒人。札刺兒人為了報復起見,將那莫倫的馬群趕走。那莫倫的兒子們來不及穿戰甲就追趕上去和他們戰鬥。那莫倫憂慮, 命媳婦們載甲往追,但是還沒有趕到,六個兒子都已經被札刺兒人殺死了。

那莫倫本人,隨後也被札刺兒人殺死。一家人倖免的只有那莫倫的幼孫海都(合赤曲魯克的兒子),他藏身於積薪之中或馬湩盆下,以及她的第七子納臣,事前他娶了巴爾忽或巴爾忽真④部人的女兒為妻,在那裡成家立業。”⑤ 聽到一家人被殺的訊息,納臣從巴爾忽奔回,但是他僅僅看見孩子海都和幾個老婦人還生存。“納臣熱血沸騰地要報復親屬被殺之仇並奪回馬匹,但沒有可以乘坐的東西;幸而有一匹騂馬,於被劫後中途跑回。納臣騎這匹馬找札刺兒人去。他在途中遇見獵者二人,騎馬而行,這兩人相離不遠,各自擎著一隻鷹。納臣認得這鷹是屬於他的哥哥們的。於是他先和比較年輕的一個騎士接近,問他曾否看見一匹赤馬引著馬群向東而去。”彼此攀談,走到客魯漣河轉彎的地方,納臣將他用匕首刺死,把他的馬和鷹系在屍體之上,然後若無其事地回頭走向另一個獵者。這個獵者問納臣,前一個人何以躺在地上許久不起來。納臣隨口戲答,乘隙又將這個人殺死。“納臣看見遠處有幾百匹馬在山谷裡面吃草,由幾個兒童看守。他先登高處瞭望,附近沒有人, 然後衝向兒童,殺死他們,驅趕馬匹,駕著鷹,回到那莫倫的舊帳,攜帶海都和幾個老婦人到巴兒忽地方去。”①

海都既長,他的叔父納臣和巴兒忽人奉他為主,因為他是篾年土敦和那莫倫的嫡系長孫。海都帶領本部人討伐札刺兒人並將他們征服。從此之後, 札刺兒人遂成為蒙古人的藩屬或附庸。②據說,海都以黑河沿岸為其主要的駐帳地方,我們很難肯定,這是否就是現今和它同名的河流,發源庫倫的北面, 趨西北,流入鄂爾渾河的中段,因為在蒙古地名中有許多河流都叫做“黑河”。無論如何,海都的勢力根據地似乎是在貝加爾湖的東岸巴兒忽真地方。③

③ 在《拉施特書》裡面,篾年土敦妻名莫那倫(別列津譯,原文,第25 頁,譯文,第20 頁),但是《秘史》第46 節,合赤曲魯克的母親,海都的祖母名那莫倫。

④ 巴爾忽地方從貝加爾湖東岸伸至色楞格河的東口。現今地圖上還可以看到一個海灣,一條河,沿岸一帶山脈,一個名叫巴爾忽辛的城。參考《鄂爾渾碑文》關於les Hayirqou 的記載。(現今蘇聯巴爾忽真地方, 從色楞格河上面的恰克圖至貝加爾湖。——譯者)'3'

⑤ 《拉施特書》,別列津譯,“祖先”,第17 頁。《元史》,克羅斯譯,第9-10 頁。

① 《多桑書》,I,29,根據《拉施特書》。參閱《拉施特書》,別列津譯,“祖先”,第14 頁。《元史》, 克羅斯譯,第10—11 頁。

② 《拉施特書》,“札剌兒條”,別列津譯,I,33,以及“祖先”,第16 頁。

③ 《拉施特書》:“在不兒忽真…都袞地方,蒙古的極邊。”(“祖先”,原文,第24 頁,別列津譯,第16 頁)但是他又說:納臣嗣後在斡難河下游駐紮。

第一章 成吉思汗勃興前的蒙古

“各部落中的許多家族,逐漸來歸附他,他的臣民人數日漸增加。”④這就是最初的“蒙古國家”的雛形,我們將要看到,在成吉思汗的時候,他的周圍也有過同樣的集合過程。在拉施特的書裡面,海都擁有“汗”的尊稱,而在《秘史》裡面,他已經甚至有了“可汗”的帝號。但是《秘史》是大約在公元1240 年編寫於成吉思汗子孫的朝廷,這

《蒙古帝國史 epub》 第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