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部分 (第1/4頁)

閻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衚衕,是北京的一大特色。有的學者認為,衚衕是從元人語“忽洞格”——井轉變過來的,它應該是元朝的產物。蒙古人把元大都的街巷叫做衚衕。據說在蒙古語裡的意思是指“水井”。

從元大都的實際來看,確實衚衕與井的關係密切。元大都是從一片荒野上建設起來的。它的中軸線是傍水而劃,大都的皇宮也是傍“海”而建的。那麼其他的街、坊和居住小區,在設計和規劃的時候,不能不考慮到井的位置。或者先挖井後造屋,或者預先留出井的位置再規劃院落的佈局。無論哪種情況,都是“因井而成巷”。直到明清,每條衚衕都有井,這是毋庸置疑的。再從衚衕的名字上看,為數最多的,是以井命名的,溼井、甜水井、苦水井等不下四五十個。這說明,衚衕與井是密切相關的。

“衚衕”,現在也叫“里弄”或“巷”,是指城鎮或鄉村裡主要街道之間的、比較小的街道。

■ 花瓶

“花瓶”一詞出自20世紀上半葉的舊上海。

20世紀30年代,女性人格獨立和經濟獨立的意識逐漸加深,她們將自己從深宅大院裡解放出來,積極地走向社會,來到社會上的各個崗位。但是一些思想落伍的人實在看不慣曾經每天在廳堂和廚房打轉的女人們走向和男人們一樣的工作單位,於是他們便將高調地走向社會,並且開始遊走在單位機關的時髦女性蔑稱為“花瓶”,認為“它們”只能擺在桌子上做裝飾品,沒有任何的使用價值。

當然在那個時期,“花瓶”也多指那些被各級長官或是富豪推薦進機關,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只是到辦公室裝裝樣子,目的不是為了薪水,也不是為了升官,而只是為了找一個行業新貴做如意郎君的女職員。

現在人們也經常用“花瓶”來表示只能供在桌子上當擺設,除此之外別無用處的裝飾品。因為花瓶只能用來裝飾,起不到實際作用,於是就有人用“花瓶”來譏諷一些單位裡不幹實事、吃白飯的女職員。

■ 夥計

“夥計”一詞,在舊時的店員或長工之類的稱呼中被繼承下來。

“夥計”的原意有三個。

一是指合作的人。在我國有的地方稱同行為夥計,有哥們或同事的意思。二是指舊時的店員和長工。在粵語方言地區,目前仍有顧客在餐館裡以“夥計”來稱呼男性侍應,不過僅限在小飯館或大排檔使用。此外,服務行業或小型企業的老闆,也常把僱員稱為“夥計”。 三是在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一帶,指兄弟之間的稱呼。另外,在北方部分地區,“夥計”也是男性熟人間的親暱稱呼。

這三種用法至今都在沿用。

■ 借光

“借光”一詞最早出自戰國時期的齊國。

戰國時期,秦國的大將甘茂因遭到奸臣陷害無奈逃往齊國,在逃往齊國的路上,甘茂遇見了當時著名的縱橫家蘇代。蘇代問甘茂要去哪裡,甘茂沒有直接回答蘇代的問題,只是給他講述了一個故事:在一個江邊住著很多戶人家。每到晚上江邊就彙集很多姑娘在那裡做針線活,這些姑娘從自己家裡帶上燈油,到了江邊以後再把所有的燈油都聚集在一起,以便於有個更加明亮的燈光。這個江邊還住著一個窮姑娘,她沒有錢買燈油,因此大家都很討厭她,準備把她趕走,窮姑娘就說了:“我雖然沒有錢買燈油,但是我可以幫大家做些其他的活,我可以早點來幫大家擺好凳子,打掃房間,這樣不是對你們也有好處嗎?而你們把落在外面的餘光借給我來做針線活,對你們來說也沒有損失啊。”大家聽她這麼一說,都覺得有道理,就沒有再趕她離開。

蘇代明白了甘茂講這個故事的目的,於是帶甘茂一起來到齊國,並向齊王推薦甘茂,後來甘茂被齊王拜為上卿。“借光”一詞也就從此流傳下來,並沿用至今,指請求別人給自己方便。

■ 巾幗

典出《三國志?魏志?明帝叡傳》:亮既屢遣使交書,又致巾幗婦人之飾,以怒宣王。

在三國時期,諸葛亮率大軍翻山越嶺去攻打魏國,按照《孫子兵法》上的說法,這樣遠道進軍是很不利的,而且有很多的不便,諸葛亮就想以速戰速決來求勝。可是司馬懿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於是不論諸葛亮怎樣叫陣,司馬懿就是不出兵。後來諸葛亮派人送給司馬懿一頂巾幗,來譏諷司馬懿像個女人,不敢出來與蜀兵交戰,諸葛亮想以此來激怒司馬懿。司馬懿受不了如此的激將法,多次準備出城迎戰都被軍師攔住了,最終魏國還是沒有中諸葛亮的圈套。諸葛亮也只好作罷。

關於

《被人笑話的文案》 第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