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宋遼之戰局 (第1/3頁)
甘莊柳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實,分析一下宋朝對外戰爭的勝率,竟然比唐朝還要高,曾有人做過這樣的統計,在對外戰爭中,宋朝勝率高達70%,而唐朝只有50%。先不說這資料是否準確,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對外戰爭勝率方面,宋朝確實是超過了唐朝的。而之所以會這樣,主要原因就是前者是以防禦戰為主,而後者是以進攻戰為主。也就是說,宋朝的國防思想戰略,講究的是防守反擊,相比於主動進攻,防守上擊退敵軍,更容易一些。
人們討論宋朝與遼、夏、金、(蒙)元戰爭時,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雙方的進攻戰上,而對雙方的防禦戰,則基本是忽略的。縱觀宋朝對外戰爭,如果把進攻戰和防禦戰分開討論,那麼,宋朝的軍事失敗主要體現在進攻戰上,而防禦戰則都打得不錯。
先簡單回顧一下宋朝遼戰爭:從公元979年宋朝發動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戰爭開始算,一直到1004年遼攻宋的“澶淵之役”,在這25年時間,宋朝主動進攻的戰役全部遭到了慘敗,具體如下:
1,高粱河之戰(979年):宋軍兵力十一二萬,遼軍兵力五六萬,宋軍連續20天猛攻幽州,士卒疲殆,遼軍主力增援幽州,雙方戰於高粱河,遼軍以精銳騎兵左右兩翼包圍鉗擊宋軍,宋軍慘敗。
2,雍熙北伐(986年):(1)岐溝關之戰:宋朝三路攻遼,主力東路軍主帥曹彬立功心切,孤軍深入涿州,糧草不繼,被迫撤退,遼軍追擊宋軍至岐溝關,兩軍決戰,宋軍潰敗。(2)陳家谷之戰:遼軍擊潰曹彬的東路軍後,又猛攻潘美、楊業率領的西路軍;為掩護百姓撤退,副帥楊業以自己為誘餌,把遼軍主力引入陳家谷,但主帥潘美、監軍王侁未按事前約定埋伏好,導致楊業所部被遼軍圍殲。(3)君子館之戰:氣勢正盛的遼軍,南下逼近瀛州,宋軍出擊,與迎面而來的遼軍決戰。宋軍弓弩因天凍無法使用,被遼軍擊敗,“全軍皆沒,死者數萬人”,河北防線遭到重創。
宋軍主動進攻戰,皆遭受了慘敗。
但是,防禦性會戰,宋軍多為勝利。具體如下:
1,滿城之戰(979年):高粱河之戰後,遼軍攻至河北滿城,宋軍詐降,成功麻痺遼軍,突然,以一部突襲至遼軍陣前,另一部迂迴遼軍背後,前後夾擊,大敗遼軍。
2,瓦橋關——雄州之戰(980年):滿城之戰後,遼軍不甘心失敗,又兵發雄州瓦橋關,遼軍雖多次擊敗宋軍,但始終未能攻下雄州,被迫退兵。這次戰役,雙方都說自己戰勝了對方,但其實是兩敗俱傷,誰都沒撈到便宜。因為,雖然宋軍雖敗多勝少,但雄州仍在。遼軍勝多敗少,但未取得決定性勝利,自身亦遭受重創;此後,不服氣的遼軍,再次在河北、河東先後三路南侵,均遭受失敗。
3,徐河之戰(989年):雍熙北伐失敗之後,宋對遼採取戰略守勢,在宋遼邊境增設城寨,屯兵戍守。遼為切斷宋軍城寨中的糧草,8萬遼軍騎兵深入宋境,被宋軍突襲,遼軍敗退。
此後,宋遼之間還爆發了三場戰役:裴村之戰,宋敗;遂城之戰,宋勝;望都之戰,宋敗。一直到澶淵之役,遼深入宋境,宋朝在軍事有利局面下,與遼簽訂“澶淵之盟”,雙方一直維持了上百年和平。宋徽宗宣和四年,為奪取燕雲之地,宋軍兩度北攻幽州,也都是大敗而歸。
這就說明,宋遼之戰,宋軍主動進攻戰,皆遭受了慘敗;但是,防禦性會戰,宋軍多未勝利。
不僅僅宋遼之戰,宋與西夏戰爭、宋金戰爭、宋蒙戰爭都有類似結果。
先看宋與西夏戰爭:西夏自從叛宋之後,兩國之間爆發了全面戰爭,三大戰役為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和定川寨之戰,宋朝皆戰敗。宋夏戰爭雖然是元昊侵宋引起的,但具體戰役則是宋軍主動進攻西夏,而元昊採取誘敵深入的戰術,對宋軍各個擊破。到了宋神宗時期,施行了富國強兵的變法,宋朝對西夏展開了積極的進攻,三大戰役分別為綏州之戰、靈州之戰和永樂城之戰,宋朝皆以慘敗告終。宋哲宗至宋徽宗時期,宋朝不再對西夏採取主動進攻的形式,而是在兩國邊境進築堡壘,步步為營,西夏為了打亂宋朝的戰略,主動發動了平夏城戰役,由於宋軍採取防守反擊的打法,大勝西夏。
再看宋金戰爭:宋金戰爭,大致分為兩個階段,宋軍由全面潰敗到逐漸抵禦金軍。第一階段為金髮動滅北宋戰爭,到紹興和議;第二階段為紹興三十一年至隆興二年。第一階段:金軍兩次南下攻取汴京,再到南宋建炎年間的富平之戰,宋軍都遭受了潰敗。但是,紹興年間,南宋有過五次大捷,
《梁山不鏽鋼罐生產廠家》 第16章 宋遼之戰局(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