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90章 以工代賑的可行性 (第1/1頁)

荒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裡,便是生產無煙煤的煤礦?”弘治皇帝遙望遠處,還未靠近便聽到了人群的動靜和勞作的聲響,開口問道。 “是的父皇,那是目前西山煤礦開採的地方。”朱厚煒點頭道。 “這還未出正月,竟有如此幹勁。”弘治皇帝感慨,連朝堂上有些人在正月都無精打采想著回去過年休息的,西山的幹勁確實出乎他的意料。 “若是徭役百姓也有這般幹勁,我大明何愁不興啊。”李東陽有感而發。 近些年天氣越來越冷,黃河又時不時決堤,還要修長城啊、皇陵啊之類的,大明對徭役的需求還是很大的,但徭役傷民,百姓都十分抗拒,過重的徭役會造成國家的動盪,而不發徭役又不行。 長城難道不修嗎?那北元南下怎麼辦? 皇陵難道不修嗎?國家大事在戎與祭,皇帝總不能連墳都不修吧? 黃河決堤難道不管嗎?那會死人、會造成大量流民、會導致糧食收成降低、會危及社稷的! 所以徭役一直是困擾朝廷千百年來的大事。 因為徭役造成的造反動亂不計其數,歷史上被徭役逼反最終覆滅王朝的例子猶在眼前。 “有幹勁是因為他們要藉此生活,有活幹工錢還不低,他們肯定樂意幹啊。”朱厚煒隨意的說道。 “而且... ...正月我可給了三倍薪資呢。” 朱厚煒輕飄飄的一句話像大山一樣壓滅了三人心中的幻想,李東陽不禁苦笑,大明哪有那麼多錢啊,還三倍薪資,就算是正常招工的價錢,大明那麼多專案要進行,國庫也承受不起啊。 “大明可經不起這般。”弘治皇帝搖搖頭,大明哪有那麼多錢啊。 “可是父皇,大明的百姓也是要生存的,徭役一次就是數月半年,老百姓還要自備乾糧,更是會耽誤自家的生計,長此以往只會廣積民怨。”朱厚煒說道。 “為何不試試以工代賑?” “以工代賑?”謝遷聽到後,不由地搖了搖頭道:“蔚王殿下所學確是驚人,連《晏子春秋》中的工賑都有所瞭解,但此法在大明怕是行不通。” “哦?”朱厚煒有些疑惑,他只知道徭役的弊端,但以工代賑他其實知之甚少,更多的是當初從新聞報紙上還有穿越小說上聽來的。 “飢,晏子請為民發粟,公不許,當為路寢之臺,晏子令吏重其賃,遠其兆,徐其日,而不趣。三年臺成,而民振。故上悅乎遊,民足乎食。”謝遷將《晏子春秋》中的典故原文直接背了出來,然後解釋道:“晏子以以工代賑的形式讓饑民替君王修築遊樂設施,饑民也可以此獲得食物從而活下去,但此法在宋之前所現可謂是鳳毛麟角。” “知道前宋時期過多的戰亂和對外的失利導致大規模多次數的徭役,“多殺士眾,竭力民財……天下虛耗,百姓流離”,范仲淹範公因此提出來‘以工代賑’的思想,以解決朝廷存在的諸多隱患,此法倒也算在前宋頗有成效。”謝遷還是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以工代賑”的作用的。 “既然他宋可以,那我大明為何不行?”朱厚煒疑惑道。 “殿下,以工代賑,要錢的啊。”謝遷看著朱厚煒,眼睛微眯,輕聲說道。 “朝廷實打實的拿出來銀子,可能保證到百姓手上的有多少,哪怕是太祖時期大殺貪官,最終貪官殺完了嗎?” “朝廷每年有諸多事物需要用人,若每次都拿出大筆錢,還進了這些貪官的口袋,百姓還是一無所得,更會大大加重朝廷的負擔。” “何況... ...” “我們大明的財政完全比不上前宋... ...”三閣老有些尷尬,但這是事實,老朱家確實沒前面老趙家那麼有錢,玩不起付工資那一套,連大明百官的薪水都是歷朝歷代最低的。 “受教了。”朱厚煒終於明白了,感情是出錯在這一環啊,我就說以老祖宗的智慧怎麼可能想不到以工代賑,感情弄半天是對蛀蟲沒有辦法啊。 也是,便是現代都有拖欠工資都和挪用公款的呢,何況是各項檢察都還不完善的古代呢? 被那些小說坑了,一個個穿越就搞什麼以工代賑然後讓別人大吃一驚,麻蛋,丟死人了! 朱厚煒尷尬的腳趾扣地,早知道就先查一查再提出意見了! 其實還有一點是朱厚煒剛意識到的,比起耗費資源進行以工代賑,那些官員更喜歡直接強徵徭役,畢竟很多時候在他們的眼裡,人們其實並不值錢... ... “所以古人云:治大國如烹小鮮,一時拍腦袋做出的決斷很可能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弘治皇帝拍拍朱厚煒的腦袋,教導道。 “以後你也要多盯著點你哥,他的性子太急了,或許想法是好的,但是... ...”弘治皇帝搖搖頭,兒子有些時候想變優秀也是一種苦惱,尤其是朱厚照這種想法奇特,別人還沒做計劃他都走了大半路的傢伙。 “是,兒臣知道了。”朱厚煒若有所思。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回到明朝攝政王》 第90章 以工代賑的可行性(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