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9第八回 (第1/4頁)

老草吃嫩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話說,顧昭本跟著侄兒顧茂昌出來耍子,他們本玩的正好,不想,這花舫與湖面一艘小舫船相遇,那艙裡的爭吵,尖酸聲便生生入了耳。

一群讀書人,正在那裡憤慨,清談呢。書生說的正熱鬧,已經說到了如今的朝堂上,不知道誰開了花頭,竟又有書生大罵起來。

今兒是怎麼了,老顧家祖墳點了炮仗嗎?走到那裡也有說自家的?聽聽身邊這些人,在說什麼吧?

讀書人罵街,多有套路,為了顯示自己的雄心壯志,胸懷天下的凌雲之志,難免帶了一絲憤世嫉俗的偏激言語。

一個讀書人是如此,一堆讀書人堆在一起尖酸就加了倍。

如今這時代雖是架空,可有些文化還是有些近似的地方,就像很久很久以前出的幾位聖人,在思想上,對生命解釋的智慧上是一樣的,多以修身,人倫,道德為主。最出名的幾位聖人在這個時代也存在過,可是很奇怪的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卻跑偏了,多出了幾家道德聖人。

那畫舫上的讀書人,罵人的基礎,批評時事的基本道理所根據的便是以聖人的話,用子曰的方式以並不露髒字的形式表現出來,以來突出真理,顯示自己讀書破萬卷的大智慧。

其中,說的吐沫與悲憤齊飛,恨不得把心挖出來呈現在今上面前的這位,你說巧不巧,竟又是那個戴著烏巾的書生。

這混蛋玩意!是不是跟老顧家槓上了?現在,就連後柏與夏侯昱都覺得過分了些,臉上俱都陰沉下來。

“國有四大患,四患頭者何?武人嗜殺亂政也……”

原本帶烏巾是有著想做隱士,不求名利,只求清淨自在這樣的美好含義。可這烏巾書生怎麼就偏偏就發言最積極,論點最尖銳,處處對映顧家,譏諷顧家呢?莫不是,想當年顧巖殺過此人的爹不成?

他說,遠古的皇帝們,遵照聖人所指示的方向,以仁愛治國,善用賢臣,以民為本,看看如今,天下大戰使得民不聊生,正需溫養,可堂上多見動刀戈之大凶之人,此乃大不吉!此其一。

陛下好武輕文,治理天下的方向產生錯誤,若想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便只有開放恩科,廣納賢才方是。此其二。

每年國家賦稅大量的浪費在戰爭,軍資上。如今刀戈已止,養了一群閒人,真正用在國家建設,民生上的錢,只佔了賦稅的十分之四都不到……此其三……

這烏頭巾,越說越氣,竟又把顧巖拿餅子丟士大夫首領,曹大人的事蹟拿出來譏諷。

於是便再次點起了書生們的怒火,他們便一個個的開始子曰起來。

那個說:仁義與禮儀,天下本源之道,恭寬信敏惠,仁德根本……這個是孔聖人的思想本源。

那個說:盡心,執行,知天后天人合一,才是天下最仁德的政策,這個就是孟子了。

那個說,自然無為,輕物重生,人道才是世界本源。

總之,不管那位子曰過,總之沒有一位子曰武人,是治世最需要的一群人。

最後不務德而務法與與仁若考吵了起來,烏頭巾便出來總結,我們的想法都正確,但是我們只是一介書生,權利都在那些貪官汙吏,好戰喜殺的惡人手中,如今只有一起團結起來,把力量集中起來,一起去無疆門(皇宮正門)呼籲,上達天聽才是正理。

頓時那群人激盪了,激動了,激昂了,有人磨墨,有人鋪開竹簡準備撰寫倡議書。

輕輕的打個哈欠,顧昭想回去睡覺,他有些不屑,槍桿子思維模式是他在現代受的教育,再加上他是顧巖的弟弟,顧巖那一身的傷疤告訴他,這些武人付出的可是一腔熱血!

對於這些書生意氣的人物,他只能在心底深深的鄙視,轉身,正要叫自己的小侄兒回家,他卻看到,顧茂昌正指揮著花舫的船家調轉船頭準備撞那書生的花船。

那船家猶豫,他便自己搶了撐杆,使幾下牛勁,對著那艘花船就撞了過去,一下不夠,他是連續好幾下的猛撞。

顧昭正要阻止,說時遲那時快,只聽得“咣噹!”一聲巨響,顧昭忙攀住一邊的花舫門板,撐了幾下才穩下來,好在他常年在海上,對這個倒是不怕的,只是可憐身邊正想偷吃的這小丫頭,只嚇得一聲尖叫,二聲尖叫,尖叫連成了片。

他們在的這艘花舫原本就是這湖上最大的舫船,那邊書生那艘很可憐的被撞擊的便猛的側翻過去,頓時有人落水,湖面一派混亂,有喊救命的,有撈人的的,有大罵的。

撞完,顧茂昌一丟杆子,咬著一隻大柿子,站在船邊

《蚌珠和珍珠有什麼區別》 9第八回(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