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54章 動一動 (第1/2頁)

星辰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稅務部尚書馬士英散朝之後,帶著稅務部的一干人等,就開始釐定稅制。

其實,自朱由檢將整合徭役、人頭稅以及其他一些雜稅為農業稅之後,大明的稅制已經基本上釐定了,現如今,馬士英要做的就是釐定商稅。

而釐定商稅最關鍵的就是,商稅的稅率是多少。

明初的商稅稅率是十五稅一,後來明太祖朱元璋考慮到商稅稅率過高,容易引起物價上漲,給百姓造成負擔,就把稅率調到了三十稅一。此外對於一些百姓的日用品,乾脆就不收稅。

在朱由檢看來,別說三十稅一了,就是十五稅一都太少了。

所以朱由檢在讓管理局收管理稅的時候,都是以十稅一為基準的。

當然,小攤小販則相對要低一些,行業不同,稅率高低也有一定上下浮動,就像民生行業,就要低一些,糧食乾脆就不收稅。

而賭場、妓院,一直都是收他們七成的利潤。

稅務部尚書馬士英,這個人很聰明。

歷史上,一些文人把馬士英描繪成誤國誤民的奸臣,這就言過其實了。

馬士英能力是有的,不敢說多麼突出,但比起弘光政權那些人來講,那就強太多了。

可以說他爭權奪利,可說他是誤國誤民,是奸臣,就不太合適了。

畢竟馬士英是以身殉國的,比絕大部分文人要強的多。

而同樣備受文人所推崇的史可法,我們不能否認史可法的氣節,但是,史可法對於當時的弘光政權來講,於國無益。

史可法孤身守揚州,可是史可法他守揚州的時候,什麼有效的防禦措施都沒準備,甚至他的下屬給他提的一些建議,他也沒有采納。

可以說,史可法他守揚州,就是奔著死去的。

我們雖然不能否認史可法的氣節,但是,說史可法以身殉國,倒不如說他是以身殉名。

他用一死,保全了他的名聲,也成全了他的名聲。

還是那句話,我們不能否認史可法的氣節,在面對外敵入侵的時候,我們也需要這樣的忠貞報國之士,我們也應該敬佩這樣的人。

但史可法的能力,真的是不忍直視。

在當時的背景下,不能苛刻的要求史可法擊退清軍,他但凡在揚州做出點像樣的抵抗來,也算對得起他督師閣部的身份,弘光政權也不至於如此的被動。

朱由檢也是看中了史可法的氣節,這才讓他擔任軍法次長,你史可法雖然投筆從戎了,但是沒必要領兵,也沒必要做一些實事,管管軍紀就可以了。

而馬士英這個稅務部尚書,也是朱由檢特意選出來的。

馬士英久經邊疆,在邊鎮擔任巡撫,後又任東瀛巡撫、東瀛總督,他又是貴州人,和那些江南士紳沒有什麼勾結。

能力也夠,資歷也夠,而且去年他還在東瀛總督的任上呢,可以說在政治上相對乾淨了。

馬士英也明白皇帝的意思,什麼釐定稅制,不就是釐定商稅嘛,商稅的稅率,之前收的管理稅稅率,那不就是現成的嗎。

他就拿管理稅的稅率,適當的補充調整了一下,很快就完事了。

但是,皇帝的要求期限是二月二十,馬士英雖然釐定完了,但他不能馬上就交上去,他要是馬上就交上去了,其他大臣不得以為是提前謀劃好的。

可也不能交的太晚了,因為這一次交上去,肯定得有人不滿意,就得爭論起來。

皇帝說了,下個月就要將釐定的稅制發文到省府州縣,要是交的晚了,就沒時間改了。

所以,馬士英花了十五天的時間,他本人和稅務部的兩位侍郎就住在稅務部了,整天熬夜,終於在二月十七這一天交到了內閣。

提到稅制,就免不了提到官紳一體納糧。

這一點朱由檢雖然沒有刻意的提出來,因為大明朝從來就沒有說過士紳可以不交稅,官方就更沒有說過了。

明朝,士紳可以免除徭役,但不能不交稅。

有功名的人,名下的部分田地,可以不交稅。在任的官員,也有適當的優免,甚至後來還包括了致仕的官員也在優免之列。

只是,規定是規定,執行是執行。

優待讀書人,本意是好的,可是,到後來就逐漸的演化為,類似免除賦稅了。

再有就是,下面的那些士紳,人家交稅全憑心情,自己有功名,名下有產業,朝中有關係,人家壓根就不怕你地方官。

甚至地方官還得看本地

《崇禎在位期間》 第554章 動一動(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