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有何見解 (第1/2頁)
森海如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傲烈奏章猶如馬超送玉璽之路,草原之西行至中途,南轉向司隸校尉部,再過關中直抵洛陽,徑由劉協審閱,繞過了冀州袁紹地盤之礙。
昔日納稅之憂自此消減,往後貢金亦可再增。
歷年傲烈始終準時繳納歲貢,只為扶持當今朝廷,信任劉協有保家安民之能,因此,從未萌生廢帝之意。
奏章入關,便踏入劉協直管的疆界,有張濟率眾於長安鎮守,關中安寧,而大漢廣土,僅此一方受劉協直接管制。
雖說土地不足,較之前幾帝,劉協已有獨立之勢,至少擺脫了傀儡之境。
劉協對此感激不盡,知傲烈支援之力無可比擬。
收到傲烈奏章,劉協欣喜異常,身為天子,也心繫漢家江山擴大。
若未來史書記載:漢冠軍侯傲烈遵天子劉協旨令,一舉蕩清北疆,收伏侵擾漢土幾十年的鮮卑族,那何其光輝!他劉協,不就此名傳千古,勝過光復大漢的光武帝?
喜意之下,劉協召見百官於德陽殿,命近侍誦讀奏章。
今日的劉協,已非歷史上那位軟弱君主,麾下一軍萬騎,張濟數萬大軍坐鎮,乃至王越率領五百衛隊劍拔弩張侍立一旁,天子威儀畢顯。
官員們均謹慎發言,生怕觸動天顏,得罪王越的絕世劍術才是大患。
然而皇甫嵩豁然而起,大聲道:“微臣啟奏陛下,冠軍侯借陛下威儀蕩北,鮮卑不再擾亂邊疆,實乃百姓之福,國家之幸矣!”
劉協笑應道:“朕亦如此願,然冠軍侯奏請,新區該如何命名,眾卿有何高見?”
聽著劉協此言,朝廷群臣心照不宣,深知帝王之心意,陛下竟要以天下至高之姿,褒賞敖烈之功。
座中之人莫非不通世故,見機行事,溢美之辭紛如潮湧:“天威所至,北地誠服,何不以威州為名,揚吾皇赫赫威嚴。”又有人提議:“或是名為新區,寓意我大漢盛世新開,光輝未來。”
“陛下,老臣竊以為……”
瞬息間,半數臣工或獻謀或恭維,在討論新區之名時,巧妙頌讚如絲如縷,向劉協飄去,彷彿北境的廣闊之地,在劉協揮手之間已被征服。
自桓帝、靈帝開始,漢室君王多喜好聽奉承之語,獨鍾好訊息,疏離逆耳的諫言。
這般習性令眾臣報喜不報憂,媚上取寵,蔚然成風。
即使在敖烈到來之前,儘管漢廷官員並非絕對世襲,卻依然十分重視出身和家系,許多權臣退位前,往往已將自己的子侄扶持上位。
因此,此弊病經世流傳,直至今日未曾改易。
皇甫嵩、朱儁兩位權柄甚重的臣工,卻是少有不向劉協獻殷勤之人。
二人互望一眼,都不約而同皺起了眉。
若朝政衰頹,不能只怨叛逆賊子。
如董卓,若非大將軍何進取私慾欲剷除十常侍,怎會有京師大亂之事?因此,實是所謂權臣親手毀了朝廷,他們就像井底蛙一般,因世家之蔭庇,從貴族之家的金玉之中誕生,從小被庇護之下,全不知世間廣闊,偏愛引用經典,大論高談,於帝王面前隱晦拍馬,其讚頌如長江東逝,以期受帝王垂青,彷彿這樣方能彰顯他們的地位和價值,說他們是坐井觀天都屬謙辭,實是目光短淺,空議無實。
耳邊響著諸多應承,起先劉協聽得頗為暢快,漸漸地漸感煩躁。
他身上帶有的後世思想,深深影響了劉協,使其清楚大臣們正刻意恭維。
然而甜言蜜語,人之本性難拒,劉協笑著一一接納,然而言辭再好,也解決不了實質問題。
他揮袖打斷了恭維,轉向王允問道:“司徒,你有何見解?”
王允不久前被晉升為司徒,按理他本該先開口獻詞的,但他卻沒有這麼做。
對於敖烈任何的風光得意,他都覺得如同嚼蠟般厭惡。
王允對敖烈的諸多嫉妒憤恨,矇蔽了他的理智,令他心生壓抑,設法除之而後快。
只是命運捉弄人,敖烈一次次從他的計謀中脫險,使王允深受挫折。
現在聽到劉協的詢問,王允無法裝聾作啞,應付說:“吾皇明君,新區不論何名,皆顯聖上赫赫威德,故老臣以為,唯吾皇親口封賜,無一不是佳名。”
劉協大笑,笑到最後眼泛淚花,但隨著淚水的滑落,劉協的笑容竟帶有一抹哀慼,敏感的大臣從中隱隱察覺出些異樣。
驟然,劉協收斂笑聲,從龍椅上挺身而起,盯著王允,字句鏗鏘發問:“王司徒,你說朕
《重生燕王的小說》 第179章 有何見解(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