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64章 諸多道理 (第1/2頁)

森海如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蹄聲陣陣,趙雲押送近千俘虜走來,下令部將把俘虜交由烈血軍監管,並令軍士協防烈血軍佈陣,防止俘虜反抗。

安置妥當後,趙雲疾馬奔至敖烈面前,翻身落馬,臉上洋溢著勝後的喜悅:“師兄,此戰過後,東部鮮卑的骨幹皆為人質,再難作亂。”

敖烈微笑著點頭,東部鮮卑向為三部中最具野心及實力者,掃平此部落便等於化解北疆半數危機。

不多時,馬超率部至,他與趙雲有所不同,趙雲深知人力資源之重,戰時儘可能避免殺害鮮卑;然而馬超急躁果敢,一旦戰意昂然,殺伐之心難抑,恨不能將眼前鮮卑一網打盡。

故在他營中,鮮卑俘虜屈指可數,僅兩千有餘。

其餘鮮卑之命運,單看馬超滿身血跡便可見一斑。

緊接著,龐德率隊趕到,其俘虜數目不及趙雲多,卻也不少於馬超,約五千上下……

經過半個時辰的盤點,孔明和荀庶來到烈炎大俠身邊,一一稟報著此番較量的勝負態勢。

烈炎向來習慣於先聽傷亡,而後論勝利。

孔明和荀庶深諳烈炎視軍如命的情操,便先報告了損耗。

此役過後,浴血衛隊的萬人精銳損失過四百,另餘五百多人遍體鱗傷;趙子龍、馬孟起和龐令明三人所領三萬士兵,陣亡多達三千有餘,又有近七千受傷,兩千多人的損傷重到再也無法披甲衝鋒。

這一戰績已使烈炎略覺寬慰。

自沙洲之戰損失多半精英,重組隊伍之際,烈炎對旗下勇士的期望越發嚴苛。

無論是體質的堅韌,單兵的技巧,還是大規模作戰的靈活應對,再到佈陣的變化,烈炎皆設下嚴苛的規訓。

正是他的嚴格,才塑造出平日裡的威武軍隊。

在這次的鮮卑大軍中,倒下的生命竟高達四萬之眾,逃散者亦在萬人上下。

其餘悉數被俘,成為階下囚。

俘虜數目的壯觀幾乎佔據鮮卑軍力的一半,足有六萬之眾。

除卻數字,此戰還收穫了東部鮮卑所有的糧草,只是初期烈炎率軍殺進大營縱火引起的混亂中,眾多糧食已在火焰中化作灰燼。

鮮卑原有的儲備本就微薄,故而收繳的糧草所能發揮的作用甚微,卻也算是些許安慰。

相對稀缺的糧食,武器盔甲卻如同山海般繁多。

近十萬柄戰刀,三萬杆長槍,弓矢多如牛毛;鎧甲收羅二萬副鐵甲,及八萬多套皮甲,旗幟帳篷等物資不可計數。

說實話,鮮卑族鍛造技術平平,這些裝備難以入烈炎之眼。

但這無妨,烈炎有工學宗師王渾和馬鈞,率領燕京城大學府的工學者改良武器,或者回爐再造制式的鱗甲戰刀,實為上佳選擇。

不論怎樣,能得到如此海量的鐵製器械,確讓烈炎欣喜。

鮮卑不從事生產,能備有如此多鐵質兵械,可見軻比能的決斷誠心。

這些鐵製戰器及盔甲幾乎囊括整個東鮮卑的鐵器庫,經此慘敗後,不論東部鮮卑餘有怎樣的驍勇,也再難找得到鋒銳武器。

往後十年,東部鮮卑無力南犯矣。

讓烈炎驚喜的並非鐵製器械與甲冑,而是馬群。

鮮卑人馳騁北方,憑藉的是良駒寶馬。

類似匈奴,鮮卑是個遊牧之邦,每個成年的男子,佩刀騎馬,即為英勇之士,足以見證其對馬的倚重。

於是,鮮卑養育出的戰馬都是體力充沛,善於遠端奔襲的好種馬,且它們極耐寒冬,即便風雪狂舞,多數牛羊凍僵,這些馬匹仍毫髮無傷。

精準清點之後,戰役共收服五千多匹良馬,憑藉這些戰馬,烈炎完全可能重建一支鐵騎軍。

戰利品清算完畢,接下來便是鮮卑俘虜的安排。

以往的烈炎必定會果斷殺盡六萬俘虜,杜絕後患。

然而歷經昨夜一戰,烈炎明悟諸多道理。

其一,鮮卑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後世華夏不可或缺的組成;其二,閒適的漢人,需藉助鮮卑的剽悍,喚醒心底潛藏的勇志與熱血;最後,就個人立場來說,烈炎願為民族交融略盡綿力。

因此,烈炎並未命令屠殺俘虜,而是從其中挑選出兩萬勇士,由浴血衛軍押送返回燕京,接受賈文和、黃漢升等的教導與磨鍊。

其餘四萬多人,則一併釋回,讓他們重操舊業遊牧。

其實這也是形勢所迫,烈炎確實無法供養如此多俘虜,即便有心讓他們遷至幽並與漢人共居。

《重生燕王的小說》 第164章 諸多道理(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