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笑容瞬間消失 (第1/2頁)
森海如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竭盡全力栽培軍士,每一分投資都有所回饋,麾下士兵無論是訓練水準還是裝備,均已至極致,這是取勝的基礎。
團隊同心,文臣武將各盡其職,前線武勇衝鋒陷陣,後勤官員確保內政穩定,運籌糧草,為前線解除後顧之憂。
內有同心協力,危難時刻才能連連得勝,保持幽並軍事集團的高昂勢頭 雪峰之巔,一派劍俠江湖的畫卷緩緩展開,其中凸顯了敖烈的獨特洞察力與識才慧眼,這是奠定這場曠世勝利基石的重要因素。
在他的領導下,無論是文士儒生還是鐵血武者,皆是敖烈慧眼看中的英雄兒女。
在他們投身其麾下之前,多數人猶如凡塵石中的明珠,黯淡無光,但在敖烈的精心佈局下,每一位才俊皆各司其職,揚其所長,他們的聰穎智慧得以施展,並得到更深的精磨礪煉,打造出了一支令人生畏的精銳戰隊和能吏集團。
其中,諸葛亮的事蹟尤為典型。
此前,這位名震武林的司馬徽高徒、龐德公子弟,因敖烈的垂青躍升首位文臣,引得眾人矚目,也招致非議。
他們認為年輕的諸葛亮雖有才智,卻仍欠缺歲月的磨礪。
然而此戰之後,諸葛亮以非凡的戰術智略,洞察人心,盡展將帥風範,消弭了眾人的顧慮,奠定了其無可爭議的首位謀臣地位。
然而,除了人才與謀略,更有天地之間的巧合助瀾。
突如其來的一場浩大雪災讓北疆異族尤其是鮮卑人措手不及,他們在飢寒交迫中匆匆舉兵侵犯幽並二地。
遊牧部族缺乏持久戰所需的糧食儲備,若戰爭失利,唯有走向滅亡的命運。
相比之下,即便漢境糧草亦緊,然而漢族以耕種立國,調動糧食供給相對便利。
更兼冥冥之中的機緣眷顧,王允無意間的插足,其背後暗藏著的陰謀,卻陰差陽錯地助力了敖烈。
好運如斯,世人稱之為“氣運”,而大運之人往往能創造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業。
這場勝仗,足以佐證敖烈承載著如山的氣運,否則怎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得到幸運女神的垂青?
僅僅兩月間,敖烈竟一舉完成了自漢武帝以來漢族人的宿願,統一北疆,將雍涼之地收入漢土的廣闊疆域。
這一宏願,此刻已不再遙不可及。
漢室講究戰功,漢武帝以征伐開疆著稱,將擴大版圖視為榮耀。
自那時起,每一代漢人內心,都以開拓土地為榮。
霍去病,這位昔日的冠軍侯,在百世後的此刻依然為百姓所敬仰,只因他在瀚海中驅匈奴於馬下,使其俯首。
如今,敖烈重現當年的雄圖,其功績更為顯赫。
當他凱旋迴燕京外時,留城的文官武將均穿著新衣,焚香沐浴,在十里的道路兩邊列隊恭迎。
無論是墨客詩儒還是沙場猛士,皆由衷讚歎這個時代的開疆功臣。
不僅如此,燕京內外的百姓,自發地匯聚而來,捧糧持漿,以慶戰功的禮儀表達內心的欣喜。
對於貧困大眾而言,領土拓疆的理想遙遠如同天空之藍。
但他們深諳,這位大都督有效地阻攔了鮮卑南犯的鐵騎,保他們家安財穩。
從此,那侵犯之患將再不會揮軍如昨,因為他們所尊崇的大都督敖烈,已征服那些野蠻的侵入者。
此一勝利如晴天麗日,讓從皇室的劉協到黎庶百姓,都豪情滿懷,盡洗百年恥辱。
百多年來,北疆之患頻繁襲擾漢土,無數生命隕落,鉅額財富灰飛煙滅,那無以計數的數字背後,蘊含的是漢族與北疆異族刻骨銘心的世仇。
是敖烈,替漢人一吐積鬱已久的怨忿,尤其是幽並、冀州北境飽受戰火摧殘的人民,他們心中尊稱敖烈為名副其實的大俠!
數十位文臣武將在簇擁中,伴隨著百姓們的歡呼,敖烈風光萬丈迴歸燕京,重返大都督府邸。
入府門剎那,敖烈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問向黃忠,“子孝,伯符何在?”黃忠回應:“他在西廂,似有些煩憂,卻又不肯明說。”孫策不僅是敖烈的弟子,亦為孫尚香的兄長,且與其他將領情同兄弟,故黃忠並未將其安置於館舍,而讓其居於大都督府中。
聽聞黃忠所感,敖烈愈發確信孫策處境不妙,於是他命手下先行入大廳等候,轉身走向西廂。
房門前,敖烈推門而入,望見兩道年輕背影,座前是孫策,其後站立一少年,年歲未滿二十,甚至比孫策更為年輕。
看見
《重生燕王的小說》 第171章 笑容瞬間消失(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