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一丘之貉 (第1/2頁)
森海如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這個時代,兵馬才是話語權,待解決敖烈,袁紹便是天下兵馬最多的諸侯,那時他揮師西進,王允手中無兵,斷然無法抵擋,袁紹便可挾天子以令諸侯,號令天下。
二人各懷心思,笑著端起茶盞,悠然品茗。
關中大營中,張濟手中也握著一封信,認真閱讀,太史慈恭敬地站在一旁。
敖烈以晚輩身份致信張濟,太史慈自然不能以平輩相待,只能在一旁等待。
許久,張濟收起信,輕嘆:"敖君侯用心良苦啊。
罷了,此事我答應了。
明日一早,領兵回洛陽面聖,也算為我軍將士盡一份心意。"
張濟麾下的將士多是西涼人,因董卓之亂,西涼軍成了叛逆的代名詞。
但張濟性格耿直,他麾下的大多是耿直之士,與董卓的西涼軍截然不同,為了這些西涼漢子的未來,張濟沒有拒絕敖烈的理由。
這一夜,註定不平靜。
孫堅的軍營中,孫堅親手將利劍刺入李肅的心臟,確認其死亡後才收回劍。
走到中軍大帳,孫堅從桌下取出一個漆黑的木匣,剛開啟一道縫隙,五彩光芒從中溢位
孫堅的一舉一動,瞬間牽動了帳內眾人的眼神。
此刻,帳中僅存孫策、程普、韓當、黃蓋等幾位心腹親信,就連孫尚香也未置身其中。
孫策目睹孫堅自木匣中取出一件閃爍五彩光芒的寶物,不禁問道:“父親,此物真是傳國玉璽?傳言十常侍之亂時,此寶已失落,難道非虛?”
程普上前兩步,低聲道:“主公,可否讓某一觀此璽?”孫堅毫不猶豫,伸手將傳國玉璽遞予程普。
程普追隨孫堅近二十年,忠心耿耿,是孫堅最為倚重的肱骨。
程普接過玉璽,小心翼翼地審視片刻,隨後面露喜色,對孫堅及帳中眾人道:“此物確為傳國玉璽無疑。
其方圓四寸,五龍紐交,一面篆刻八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傳說昔日卞和於荊山之下,見鳳凰棲息於石,獻石於楚文王,文王命人剖石得美玉。
後秦始皇命良工雕琢,李斯篆刻八字於璽上。
始皇崩,子嬰獻璽於我大漢高祖。
王莽篡位時,孝元皇太后曾以璽擊逆臣,致一角崩損,後以足金鑲補。
今日主公得此寶,乃天賜祥瑞,預示主公將登基大統。
主公宜速返江東,另作長遠之計。”
孫堅笑道:“德謀所言,正合我意。
大軍整頓完畢,我便向天子辭行,回江東去。”
孫策突然插話:“父親,我軍能攻克洛陽,得此寶物,全賴師父運籌帷幄。
孩兒以為,此事是否該與師父商議一番?”
孫堅沉思片刻,又低頭望向桌上玉璽,猶豫道:“敖君侯雖為人正直,待人親厚,但此事重大,不宜節外生枝,儘早回江東為妙。
回江東後,為父親筆修書一封,告知敖君侯此事。”
見孫堅態度堅決,孫策不再多言,心中念頭只得按下。
帳外,一名士兵屏息貼耳傾聽,將帳內對話一字不漏記在心間,隨即悄然離開,奔向城外袁紹的大營。
次日,德陽殿內,劉協端坐龍椅,身旁宦官尖聲宣旨:“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王允走出行列,大聲奏道:“啟稟陛下,車騎將軍袁紹等十四路諸侯已在洛陽城外等候聖旨,靜待陛下召見。”
劉協聞言冷哼:“他們還有顏面見朕?當初在虎牢關按兵不動,錯失良機,若非皇兄奇襲洛陽,朕恐仍在皇甫將軍府的酒窖中暗無天日!”劉協重掌朝政後,重新啟用了一批董卓罷黜的文臣武將,皇甫嵩、朱儁等人皆在其列。
見劉協意氣用事,劉虞出列奏道:“啟稟陛下,陛下應以寬宏待人,連國賊董卓都得以厚葬,何況前來勤王的袁車騎等人?且經歷董卓之亂,朝廷百廢待興,正是用人之際,陛下切勿寒了諸侯之心。”
鍾繇、杜畿等人亦出列勸諫,劉協勉強應允,下令召見袁紹等十四路諸侯,解劍脫甲,著朝服步入大殿。
袁紹率先踏入德陽殿,身後跟著袁術、陶謙等十四路諸侯。
眾人緩步前行,至大殿中央,袁紹率先跪拜:“臣車騎將軍袁紹等十四人,參見吾皇,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協坐在龍椅上,略有不滿:“起來。”
袁紹聽出劉協語氣中的不滿,起身直言:“啟稟
《重生燕王的小說》 第100章 一丘之貉(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