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部分 (第1/4頁)

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菟�檔�7390萬人。(易富賢)

當下中國的人均GDP是美國的1/10,人均收入是美國的1/20,在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在勞動力最鼎盛的“人口紅利”時代,國家都沒有解決好養老和全民醫療問題,到了“人口紅利”轉變為“人口負債”時,經濟的發展不可避免要受到影響,再加上通貨膨脹的影響,這些問題解決起來的困難將遠超現在。國家實施的“計劃生育”政策又使“多生孩子防老”的傳統破產。受政策的影響,家庭人口結構普遍為1:2:4;就是大家普遍講的一對父母要贍養雙方四個老人,撫養一個孩子。未來孩子長大成人時,一個家庭要養雙方的父母親,伴隨著人均壽命的提高,雙方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相當一部分還會在世。縱然家庭有能力支付養老費用,但是也需要有人來照看身體不便的老人。

2011年年底我外公因為氣管炎復發用藥過敏住院。外公有4個孩子,2個女兒2個兒子,他們給他生養了2個孫子4個孫女3個外孫2個外孫女。雖然年底也比較忙,但病房裡面總有孩子陪著他,這並不包括病房裡天天有的孫子輩們以及像孫女婿這一支的親屬走動。由於人手充裕,對外公的照顧非常體貼周到,天天有人陪外公說話,外公在病房裡面並不寂寞。2012年上半年,我伯伯因為高血壓住院,他有二個女兒,大女兒在東北上學後在當地成家,小女兒在身邊。那段時間夫妻兩個每天都要忙於工作、照顧醫院裡面的老人、照顧家裡不滿一歲的孩子,累得腳都不沾地。

中國從改革開放之初沒技術、沒資金、人均自然資源又匱乏,到如今中國製造的商品行銷全球,成為世界工廠,依靠的正是眾多廉價的勞動力。同時,人口的數量又彌補了人均消費能力的不足,形成的巨大消費市場令外資趨之若鶩,沒有這個消費市場的存在,中國不會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內吸引超過一萬億美元的外資流入。

現代社會經濟的增長,自然資源並非是最重要的。過多的自然資源,會使社會在整個經濟環境中,資源配置失衡,削弱其他行業的競爭力,極易患上“荷蘭病”。國家出口自然資源的單一經濟發展模式,對外部環境依存緊密——外部環境良好的時候,本國經濟發展迅猛,一旦外部有變,對經濟的打擊是致命的。“金磚四國”中的俄羅斯,在石油牛市大背下,出口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成功引領國家走出了上個世紀經濟崩潰的陰影。2008年次債危機,原油價格從最高的147美元/桶,下跌幅度超過75%。受資源價格的大幅下跌,俄羅斯經濟增長放緩,資本流出,盧布貶值。相反在中國,因為背後有十三億人民形成的巨大消費市場,在金融危機中我們的經濟繼續高速增長。

也許有些朋友會說,按照你的說法,印度沒有計劃生育,應該比中國更富有,為什麼比中國窮呢?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印度的優點和缺點。印度,給人的印象通常是政府腐敗嚴重,基礎建設糟糕,種姓關係緊張,而且有著比中國更高的文盲率和貧困率。它的優點歸根結底概括起來有兩方面,“有缺陷的民主制度”和“眾多的人口”。民主,調和了它國內的矛盾,使得社會能夠平穩執行。人口,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巨大的消費市場,推動著經濟的發展。

2010年5月,印度政府3g牌照拍賣獲得收入約146億美元,摺合人民幣大概在一千億人左右。能拍賣這麼高的價格完全是建立在消費市場巨大的基礎之上。相較之下,巴西2010年12月3G牌照收入約7。144億美元,巴西的人口大概是印度的1/7多些,除此以外,基礎建設、國民收入等各方面都比印度要好太多。這也就是說,如果印度人口縮減1/10,考慮到印度有這麼惡劣的環境,3G牌照收入很有可能只有原有的1/100。印度眾多的人口形成的巨大消費市場,彌補了在其他方面的不足。正因為如此,中興、華為等中國公司,在印度政府不公正的待遇下,還繼續在印度發展。所以說,中國和印度最大的優勢就在於眾多的人口,沒有了這一優勢,中國和印度的地位將遠遠不如現在。

人口過程和經濟過程是一體兩面。人口過程包括人口的規模、結構和分佈的變動過程。經濟過程包括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過程。雖然經濟增長具有周期性,人口變動也有波動性,但是社會一直朝著潛在生產能力增加的方向演進,而人口也是朝著低生育方向演進。凡是進入經濟發達狀態的國家,人口都已完成了轉變,而尚未進入發達狀態的國家,人口轉變仍未完成。中國是唯一的例外,雖然經濟

《中國歷史節點》 第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