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頁)
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央關於在錦州及其周圍地區與敵決戰的計劃,提出:“目前我軍應避免被敵各個擊破,應避免倉皇應戰,應準備放棄錦州及以北二三百里,讓敵拉長分散後,再選弱點突擊。”
就在接到林彪電報的同時,東北局再次收到中央指示,要求集中瀋陽、營口主力到錦州方面協同黃克誠、梁興初兩部全力殲敵。“看來,中央關於決戰錦州的計劃沒有改變。”彭真主持召開東北局會議,討論林彪與中央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
羅榮桓堅定地支援林彪的意見。他在發言中說:“開始我們想控制東北、獨佔東北,是從一定條件出發的。現在我一師梁興初部還在趕路,三師黃克誠部落到了敵軍後面,山海關一突破,全部控制東北的條件就不存在了。在這種情況下,避免在錦州決戰是必需的。”
彭真也認為林彪的意見是符合實際情況的。東北局覆電中央,同意林彪在前線的決斷,這樣就避免了在不利的形勢下與國民黨優勢兵力硬拼。
林彪估計國民黨出關兵團推進速度不可持久。事態的發展,證實了他的判斷。11月26日,國民黨軍隊佔領錦州後,杜聿明即令暫停前進,忙於收編日偽軍殘部和土匪,這樣就為林彪提供了喘息之機。東北局全力轉入對東北自治軍進行擴編、整訓。到12月底,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稱東北聯軍,總兵力達二十二萬人。為適應戰爭形勢的需要,聯軍總指揮部分為前方指揮部和後方指揮部,分工林彪率前總在遼西指揮作戰,羅榮桓則主持後總的工作,為林彪鞏固後方、整訓部隊、提供物資和兵源。
隨著山海關、綏中、錦州、錦西的相繼失守,東北民主聯軍陸續退出一些大中城市,聯軍總部也於12月底撤離瀋陽,遷駐本溪。東北局今後的任務只能是力爭在東北佔據一定的優勢和地位,徐圖發展。
陳雲1947年5月在給高崗的一封信中,把避免錦州決戰和成功地指揮四平街撤退作為進入東北前七個月的兩件大事加以肯定,並說,如果這兩件事當時有錯誤的話,那麼,東北就難有以後的好形勢。
林彪作為東北地區我軍最高指揮官和主要決策者,膽量、魄力和見識、決心確有過人之處,功不可沒。
林彪在東北戰場上之所以能夠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縱橫捭闔,導演出現代戰爭史上的偉業,有兩個人在其中起的作用不容忽視。一個是人所共知的毛澤東,一個是羅榮桓。
羅榮桓曾在紅四軍時擔任過林彪的政委。對付冷僻、獨斷的林彪有一套辦法,對這一點,毛澤東十分欣賞。解放戰爭一開始,毛澤東就要羅榮桓暫緩治療腎病,“率輕便指揮機關,日內趕赴東北”。毛澤東對羅榮桓擔任林彪的政委感到放心。
羅榮桓對於林彪在指揮戰鬥中的各項重要處置,凡是得當的,符合黨中央精神和實際情況的,他即給予贊同和支援;凡是違反中央指示或與實際情況相悖的,他都毫不猶豫的表示反對。至於一些非原則的分歧,他常常採取諒解、寬容、等待的態度,不予堅持或把問題留待以後解決。
在東北解放戰爭初期,林彪和羅榮桓和衷共濟,協同配合。特別是進入1946年以後,林彪面臨的戰爭局面更不容樂觀,更需要羅榮桓為他排憂解難。
第51節:戰爭的空隙是短暫的
戰爭的空隙是短暫的。國民黨軍休整停當後,又於1946年春發起了新的攻擊。這次,林彪面臨的對手是在國民黨軍隊中有“小諸葛”之稱的桂系軍事領袖——白崇禧。
白崇禧也有“常勝將軍”的雅號,據說他從軍幾十年來還很少打過敗仗。白崇禧與杜聿明經過反覆商量,制定了一個“扇形攻勢”,計劃集結五個軍十個師的美式機械化部隊分南北兩路沿中長鐵路北上,首先攻奪南滿戰略要地四平,然後追擊撤退的共軍。蔣介石興奮地說:“有‘小諸葛’居中排程,東北之戰完全可以畢其功於一役。”
對於東北,雖然獨佔已不可能,但對於已奪之地域,毛澤東和中央作出了“寸土必爭”的決策。東北局在《東北大會戰部署》中,提出“此次作戰為決定我黨在東北地位之最後一戰”。“最後一戰”的口號在部隊廣為流傳,引起羅榮桓的警覺。他認為這種提法不妥:“如果打不贏,還要不要打第二仗、第三仗?我們是剛剛同敵人交手,怎麼能叫‘最後一戰’呢?”他寫信給林彪,明確提出:“東北戰爭要作較長時間的準備,不要把和平估計過急,而應發展全面工作,要全力支援這一長期戰爭。”
林彪不置可否,率領前總移往前線,就近指揮。
《林彪的各個扮演者》 第1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