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百二十九章 意義 (第1/2頁)

閃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果說挪威海戰打垮了英國皇家海軍,那還為時過早。

嚴格說來,挪威海戰只是動搖了英國皇家海軍的霸權地位,並沒有徹底擊敗英國皇家海軍,也沒有達到取而代之的目的。原因很簡單,在這場海戰中,公海艦隊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兩艘戰列艦戰沉、三艘戰列艦遭到重創,另外十二艘戰列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五艘戰列巡洋艦也沒能全身而退。在此之後一個月,公海艦隊只有十一艘戰艦可以出海,即便到了三個月之後,也只有十五艘戰艦可以出海。要到一九一五年底,公海艦隊的實力才恢復到海戰之前。

不可否認,大艦隊承受的損失嚴重得多。

在這場海戰中,大艦隊損失了五艘戰列艦,八艘戰列艦與三艘戰列巡洋艦遭到重創,餘下十三艘戰列艦也有所損傷。一個月之後,大艦隊只有八艘主力艦可以出海,而三個月之後也只有十六艘。

顯然,大艦隊的實力依然在公海艦隊之上。

更重要的是,到一九一五年底,隨著“伊麗莎白女王”級的後四艘,以及“復仇”級的前三艘陸續服役,加上受損戰艦陸續修復,英國皇家海軍的主力艦將超過海戰之前,達到驚人的二十六艘。如果兩艘“聲望”級戰列艦的建造進度加快,趕在一九一五年底建成,還將增加到二十八艘。

毫無疑問,公海艦隊無論如何也無法超越大艦隊。

事實上,就算四艘“拜仁”級趕在一九一五底建成,三艘“德夫林格”級戰列巡洋艦也提前完工,加上修復的主力艦,最多也就只有二十七艘主力艦。因為在這場海戰中有太多的戰艦受損,需要進行全面維修,所以在建的七艘主力艦不但不大可能提前完工,說不定還將推遲。

這樣一來,也許要到一九一六年中期,公海艦隊才能在實力上追上大艦隊。

可是,到了一九一六年中期,英國皇家海軍至少能夠獲得四艘“復仇”級戰列艦,主力艦在總量上將達到三十艘,而帝國海軍就算開足馬力,到一九一六年中期也不可能獲得如此多的主力艦。

由此可見,公海艦隊仍然沒有獲得兵力上的優勢,更談不上徹底打垮大艦隊。

只是,這場海戰的戰略意義與政治意義,顯然遠遠超過了軍事意義。

如果說,在此之前,英國皇家海軍掌握著北海的制海權,把守著德意志第二帝國通往外界的海上航線,那麼在這次海戰之後,英國皇家海軍就再也無法對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行全面封鎖了。

僅僅在五月的後二十天,帝國的對外貿易量就比前一個月增加了百分之八十。

比如,五月中旬,馮承乾就策劃了一次遠端護航行動,由十二艘輕巡洋艦組成的護航艦隊掩護由三十多艘商船組成的船隊從威廉港出發,經法羅群島進入北大西洋,然後前往美國西海岸的波士頓。這支船隊不但重啟了德美間的貿易航線,還送去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皇帝特使。六月中旬,船隊從波士頓出發,在七月的第一天回到威廉港,帶回來了數十萬噸美國的產品。

雖然對帝國來說,數十萬噸貨物根本算不了什麼,西線德軍一天就要消耗三十萬噸各類物資,但是在政治、外交、貿易等各個領域,這次“貿易活動”都有著難以言寓的重要性與關鍵性。

別的不說,至少美國民眾對帝國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當然,恢復的不僅僅是與美國的海上貿易。

到七月份,帝國的對外貿易量比四月增加了五倍,達到了開戰之後的新高,甚至超過了大戰爆發前的月均水準。

事實上,最大的影響在外交上。

海戰打響前,英國正在與日本進行談判,希望日本加入協約國集團,甚至為此向日本做出承諾,在大戰結束之後,承認日本在西太平洋地區獲取的所有利益,包括德意志第二帝國在西太平洋上的所有殖民地與實力範圍。在此之前,英國為了獲得中國的勞動力,已經與中國政府簽署了協議,在戰後歸還由德意志第二帝國控制的山東半島。也就是說,英國對日本做出的承諾,已經違背了與中國達成的協議。顯然,為了拉攏日本這個新興強國,英國已經顧不得那麼多了。

可惜的是,挪威海戰之後,日本的立場動搖了。

雖然大戰遠在歐亞大陸的另外一端,但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表現,讓日本當局不得不有所顧慮。說得簡單一些,就算德意志第二帝國暫時無暇東顧,照顧不到在遠東地區的殖民地與勢力範圍,但是隻要德意志第二帝國成為歐戰的最後勝利者,就肯定能夠在海洋戰場上擊敗英國,也就肯定有

《帝國風雲任務》 第一百二十九章 意義(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