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百二十六章 變局 (第1/2頁)

閃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六點四十五分,太陽落到了海天線上。

因為已是五月份,所以日落的時間比冬季晚了大約半個小時,夜幕將在七點二十分左右落下。

此時,戰鬥依舊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最先倒下的,不是首先遭到德艦優勢火力打擊的“德里”號與“鐵公爵”號,而是位於第三位的“本鮑”號。

在“德皇”號調整炮口之後,就有兩艘德艦在炮擊“本鮑”號。

必須承認,“本鮑”號的運氣確實不夠好。

在“德皇”號的炮彈打過來之前,“本鮑”號上的瞭望員把注意力放在了“威廉皇太子”號上,“本鮑”號也根據“威廉皇太子”號的炮擊調整著航向。結果,在“德皇”號把炮口轉過來的時候,“本鮑”號根本沒有注意到。也正是如此,“德皇”號才能在第三次齊射的時候就擊中“本鮑”號。

問題是,直到這個時候,“本鮑”號都沒有察覺到來自“德皇”號的威脅。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很有可能是“德皇”號的開火時間與“威廉皇太子”號的開火時間相差不大,所以“本鮑”號上的瞭望員沒有能夠根據炮彈落下的時間,發現已有兩艘德艦在向其開火。此外,“德皇”級與“國王”級的主炮沒有任何區別,使用的炮彈也一樣,因此無法根據炮彈爆炸的威力做出準確判斷。

這一點,后里也得到了證實,即在“本鮑”號的戰鬥記錄中,把“德皇”號打中的那枚炮彈算在了“威廉皇太子”號頭上。

這些錯誤與失誤累加到一起,鑄就了“本鮑”號不可改變的命運。

六點四十九分,“本鮑”號發生大爆炸。僅僅兩分鐘之後,在硝煙還沒有完全散去的情況下,這艘滿載排水量接近三萬噸的鉅艦就從海面上消失了。全艦近千名官兵,沒有一人倖免。

“本鮑”號突然爆炸沉沒,破壞了大艦隊的戰鬥序列。

事實上,當時連馮承乾都不清楚,“本鮑”號為什麼會這麼快沉沒,只能大致推斷,很有可能在主炮彈藥庫殉爆的結果。當時,交戰距離已經縮短到一萬五千米左右,基本上進入了三百毫米主炮的直射打擊範圍。說得準確一點,在這個距離上,德艦打出的三百毫米穿甲彈的命中點大多在英艦的側舷主裝甲帶上,而不是水平裝甲上,因此英艦更容易受到致命打擊。

當然,這也與德艦主炮、以及主炮炮彈的效能有關。

帝國海軍最先提出“遠距離炮戰”理論,並且最先強調遠距離炮戰的重要性,為此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帝國海軍最先強調主力艦的水平防護能力,而這就是針對在遠距離炮戰中高著角穿甲彈構成的威脅。在火炮與彈藥上,帝國海軍也同樣付出了努力,比如加長火炮身管、提高火炮的仰角、增大藥室等等。在彈藥上,帝國海軍則首先在不同的交戰距離上採用了輕重兩種穿甲彈。

因為重彈的存速效能更好,所以主要用在遠距離炮戰中。按照帝國海軍的規定,在交戰距離超過兩萬一千米的情況下,就應該主要使用重彈。帝國海軍的測試也表明,射程在兩萬米以上的時候,重彈的穿甲能力明顯超過了輕彈,而且在命中精度上也優於輕彈,更適合進行遠距離炮戰。

輕彈,則主要用於近距離炮戰。

原因很簡單,在使用等量發射藥的情況下,輕彈的初速更高,因此在交戰距離較近的時候,輕彈的著點速度高於重單,穿甲能力也強於重彈。

有了這個區別還不夠。

遠距離炮戰中,炮彈往往落在敵艦的水平甲板上。為了讓重彈在敵艦內部爆炸,引信的延遲時間更加長一些。相反,在近距離炮戰中,彈著點主要在敵艦的側舷裝甲帶上,因此引信的延遲時間要稍微短一些。

大戰爆發前,帝國海軍就制訂了嚴格的炮戰手冊,對在什麼情況下使用什麼彈藥,做出了明確規定。

在之前的海戰中,帝國海軍對炮戰做出的規定,已經收到了成效,只是還不夠明顯。

“本鮑”號被擊沉,可以說是最顯著的效果。

戰後對“本鮑”號的殘骸進行考察,查實了該艦沉沒的原因。首先爆炸的不是主炮彈藥庫,而是位於艦橋左側的副炮彈藥庫。在此之前,該部位就被一枚穿甲彈擊中,只是沒能造成致命傷。在被第二枚穿甲彈擊中之後,存放在副炮彈藥庫裡的上千枚一百五十二毫米炮彈發生了爆炸,直接撕裂了艦體。緊接著,位於艦橋前方的主炮彈藥庫也被引爆,數百枚大口徑炮彈與數十噸發射藥包同時爆炸,把“本鮑”號炸成了兩截,導致該艦在不到兩分鐘

《帝國風雲任務》 第一百二十六章 變局(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