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百六十四章 搗毀坊祠 (第1/2頁)

土豆地瓜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賜死抄家

弘治皇帝輕描淡寫的說出這四個字,在場眾人的心似乎都跟著顫了一下,甚至恍惚間不免有些懷疑自己的聽力,這,這四個字竟出自當今陛下之口?

陛下一向優待士人,優待官員,何時說過這等要將大臣抄家賜死的話,何時下過這等要將大臣賜死抄家的旨意?

更別說那還是兩位封疆大吏,一位正二品,一位從二品。

站在角落充當小透明的夏源也驚了一下,臥槽。

縱觀大明朝,往前倒,有朱元璋這位動不動興大案,動不動就是幾萬顆腦袋落地的開國皇帝;

有對親人毫不留情,大優勢局崩盤的建文帝;

有奉天靖難,殺伐果斷的永樂大帝;

有火烤二叔的宣德;

還有五十萬人都帶不動,冤殺于謙的腦殘朱祁鎮。

往後倒,有煉丹修道,一意玄修,跟煉蠱似的和大臣鬥智鬥勇,沒事就把臣子拉出去打板子的萬壽帝君。

有把輔佐自己上位,一力改革的大臣給抄家的萬曆皇帝。

再往後還有崇禎這位殺了七個總督,十餘個巡撫,最後更是殺皇后殺閨女的,順便還弄死了自己的亡國之君。

抄家賜死這種話,從大明哪一任皇帝嘴裡說出來都不至於讓人震驚,但唯獨從弘治帝說出來卻讓人難以置信。

這位皇帝是出了名的寬厚仁德,對待臣子如沐春風,就如同家人一般,把大臣拉出去廷仗這等事都從未有過,如今竟然要將大臣抄家賜死?

不過就挺解氣的。

夏源看看手裡的奏報,這上面的內容如果屬實的話,那可真是太解氣了。

好傢伙,他還是遠遠低估廣東之地的情況,當初寫策論時,他只是圍繞著瓊州府的官員做文章。

誰知道這整個嶺南都已是爛到了根,官官相護,從上到下,幾乎都在拼命的剝削百姓,幾乎都在拼命的斂財。

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

這不再是形容,而是現實。

奏報上記載的觸目驚心的內容很多,隨便單拎出來一段就能讓人破防。

【卑下等人一路急行,未及細看,亦未入各個州府,但見各州府縣,大片城外田地農莊已成荒地赤地,道旁死者甚多,不計其數。】

【忍飢待斃之人比比皆是,一路未見有賑災施粥之城地。】

【去歲,嶺南之地大飢,糧米一升價低之地兩,價高之地十數兩,人相食。】

【今歲,卑下等人來此,亦有相食者。】

【經卑下等人打探,糧價奇高之由,乃廣地府州城縣,官商勾結,蓄意抬高糧價斂財所至。】

【卑下問及雷州客棧掌櫃何以看待瓊州夷人之亂,其憤而答曰:何況他等,便是我等亦是想亂。】

【】

一樁樁一件件,方才看完這奏報上的內容後,夏源瞬間就明白了那殿前的騷亂是什麼原因。

就這種情況,按他的認知,廣地應該早就是陳勝王,大楚興,到處揭竿而起,戰火點燃整個嶺南。

可竟然只是亂了一個瓊州,這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只能說,這屆嶺南百姓太給朝廷面子,不過離起義也不遠了,只怕就在旦夕之間。

就在眾人或是沉思,或是恍惚間,背對著眾人的弘治皇帝又開口道:“那瓊州府的知府,通判,同知

其如有坊祠者,或是祖上有坊祠者,搗毀其家鄉坊祠;若是死於叛亂,將其抄家滅族。若僥倖未死者,將其本人押往京師受審,再行抄家滅族。

瓊州府內下轄之州縣一律官員,只行抄家,不予族滅,其餘一體相同。”

知府,通判,同知,包括下轄的那些個一律官員,既然是官,那至少也得是知州,知縣,推官之流,不然僅僅是個吏。

弘治皇帝上下嘴唇一碰,整個瓊州府少說也有二三十人被勾了進去,有三位官員要被抄家滅族,二十來位小官要被抄家,全部都要被搗毀祠坊。

這搗毀祠坊可不是什麼小事。

首先,這二十多人不敢說全部,但起碼有大半人是進士出身。

其次,這個時代一旦中了進士那就是光宗耀祖,家鄉當地的父老鄉親很可能覺得吹吹打打不過癮,還要給你來個風光大辦。

比如,把你的名字刻到當地的進士坊上。

皇帝下令將其搗毀,並不是說找人拿個小鏟子跟刮小廣告似的,給你名兒扣下來,而是連同

《我家娘子萌萌噠免費看》 第一百六十四章 搗毀坊祠(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