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0部分 (第1/4頁)

猜火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來說,如何能堅持住自己的想法無疑是橫亙在面前的最大考驗。

在中國網際網路大潮風高浪急、人人爭鋒之時,馬雲卻可以以“過來人”的角色思考:下一個將要到來的浪潮是什麼?網際網路最有潛力的方向究竟在哪裡?

1998年年底,馬雲的B2B思路漸漸成熟:用電子商務為中小企業服務。他研究認為,網際網路上商業機構之間的業務量,比商業機構與消費者之間的業務量大得多。前5年的經歷,使他對國際貿易市場、國內生產廠家和進出口公司有了較深的瞭解,商業機構中最需要電子商務支援的是大量的中小企業。做重要的戰略決定時,馬雲覺得60%是靠本能,40%是靠理智和資料分析。他認為,一個企業家經常要問自己的不是“我能做什麼”,而是“該做什麼,到底想做什麼”。

馬雲選擇了為中小企業服務,他打了一個比方:聽說過捕龍蝦富的,沒聽說過捕鯨富的。

“在現在的經濟世界,大企業是鯨魚,大企業靠吃蝦米為生。小蝦米又以吃大鯨魚的剩餐為生,互相依賴。而網際網路的世界則是個性化獨立的世界,小企業透過網際網路組成獨立的世界,產品更加豐富多彩,這才是網際網路真正的革命性所在。”

從此,一段新的人生之旅就此鋪開,最精彩的演出拉開了大幕。

氣貫長虹:阿里巴巴勢不可當

第四章

氣貫長虹:阿里巴巴勢不可當

曾子有一句話:“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此話表現出有志者濃厚的積極入世精神。

著名國學大師李敖則說:“英雄是被逼出來的。”當走投無路的時候,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時候,什麼都無所顧忌了,英雄就這樣產生了。

馬雲就是這樣的英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種隱姓埋名的生活不是馬雲心儀的。他玩的是種心跳。他相信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喜歡李敖中意的“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於是,阿里巴巴登場了。

“磨刀不誤砍柴工”:阿里巴巴的籌備

“磨刀不誤砍柴工”:阿里巴巴的籌備

“磨刀不誤砍柴工”,“好的開端便是成功的一半”。沒有好的籌備,哪會有完美的執行過程;準備得越充分,執行才會越主動。

“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在《蒙牛內幕》中,孫先紅與張治國將盤古開天闢地之說標榜為對所有創業者樹碑立傳,“所不同的是,盤古一覺醒來,身邊便萬事俱備,而真正的創業者沒有現成的斧子可以供他大展宏圖”。

因此,我們無法比較蒙牛牛根生的創業歷程較之馬雲誰更如履薄冰,但我們可以肯定阿里巴巴的建立註定也是篳路藍縷。

兩次“小發現”造就阿里巴巴

所有成功的企業家,無不是偉大的學習者。他們善於傾聽,善於從一切看似不可能中創造驚人的成就。馬雲就是如此。他抓住了兩次機會,脫胎換骨、浴火重生般地重新找回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創業前期的失敗讓馬雲承受著難以言說的壓力,但從海博翻譯社到中國黃頁,再到中國外經貿部,經歷了大風大浪、坎坎坷坷的馬雲,在現實面前沒有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相反,馬雲顯得越發沉穩和堅強。

1999年1月15日,馬雲和他的團隊悄然南歸。從北京回到杭州,馬雲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無業遊民”。不過,“黃河尚有澄清日,豈無人有得運時”。一向自恃頗高的馬雲顯然不會對他的身份抱有絲毫的遺憾,因為此時的馬雲和他的團隊正在醞釀一個更大的夢想。

馬雲的第一次發現,其實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那還是馬雲一行人離開北京前集體遊覽長城時的一個偶然發現。

馬雲在長城上看見了許多塗鴉者留下的痕跡,諸如“某某某到此一遊”之類。在文物古蹟上刻畫本是一種陋習,但那時的馬雲卻想:“大概這是中國人特別愛隨手寫點什麼的‘歷史傳統’吧。”日後馬雲概括這個發現為,“長城上的這些塗鴉其實就是BBS的早期雛形”。

馬雲的第二次發現,源於1999年2月在新加坡召開的亞洲電子商務大會。由於馬雲在中國外經貿部做網站已經使他在網際網路界小有名氣,所以他有幸受到了大會的邀請。

之所以說有幸,是因為儘管大會美其名

《誰認得這個字的圖片》 第1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