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碎碎念2.0西西弗斯與厄里斯魔鏡 (第1/1頁)

池西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關於西西弗斯 西西弗斯是希臘神話中的人物,與更加悲劇的俄狄浦斯王類似,西西弗斯是科林斯的建立者和國王。他甚至一度綁架了死神,讓世間沒有了死亡。 最後,西西弗斯觸犯了眾神,諸神為了懲罰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塊巨石推上山頂,而由於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頂就又滾下山去,前功盡棄,於是他就不斷重複、永無止境地做這件事-- 諸神認為再也沒有比進行這種無效無望的勞動更為嚴厲的懲罰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這樣一件無效又無望的勞作當中慢慢消耗殆盡。 西西弗斯無聲的全部快樂就在於: 他的命運是屬於他的。他的岩石是他的事情。 同樣,當荒謬的人深思他的痛苦時,他就使一切啞然失聲。荒謬的人知道,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 我把西西弗斯留在山腳下,我們總是看到他身上的重負。而西西弗斯告訴我們 西西弗斯可是反抗的英雄 最高的虔誠是否認諸神並且搬掉石頭 他也認為自己是幸福的 這個從此沒有主宰的世界對他來講既不是荒漠,也不是沃土。 這塊巨石上的每一顆粒,這黑黝黝的高山上的每一礦砂唯有對西西弗斯才形成一個世界 他爬上山頂所要進行的鬥爭本身就足以使一個人心裡感到充實 根據太陽理論(solar theory),西西弗斯代表著太陽每天東昇西落。也有學者將他視為潮起潮落或是危險大海的人格化 阿爾貝·加繆在其1942年的散文《西西弗斯的神話》中,將西西弗斯視為人類生活荒謬性的人格化 但是加繆得出的結論是: “人一定要想象西西弗斯的快樂” 因為 “向著高處掙扎本身足以填滿一個人的心靈” 西西弗斯神話的隱喻是:讓我們知道真正的快樂(自由)是主體的選擇,對未來的積極態度,而不是已經確然的獲得。 如果時間具有本質,那麼我們現在的一部分就是我們體驗自己生存的“已然”和“未然的方式。 我們要勇於承認我們做出的定義,自身的選擇,要讓這些選擇成為我們自己的選擇 加繆認為西西弗斯在山底重拾巨石時是幸福的,他超越了自己的命運,他優於自身沒有生命的巨石,因為他不是消極的放棄,而是謹慎的選擇。 西西弗斯追尋有限的但可及的善,從一個微觀的視角來看,巨石的每一次微小移動,都凝聚了抗爭的力量與信念,就像在水下七萬英尋的深處筋疲力盡的同時仍要感到愉悅。 現實這個地獄,終於成了他的王國。去支援荒誕這種令人心碎而妙不可言的挑戰… 讓我們為此做出最後的努力和自食所有的後果吧。 人體、溫情、創造、行為,人類高貴,定將在這瘋狂的世界重新取得各自的地位。世人終將找到荒誕的醇酒和冷漠的麵包來滋養自身的偉大 以上內容來自百度文獻 一開始塑造莉亞姓氏的時候就找了很多神話故事,北歐神話,希臘神話中代表自由的神明什麼的,忘記了是哪個契機,看到了西西弗斯,第一眼覺得這個名字作為姓氏還不錯,看到典故之後就有一種,好適合,就它了吧,這個念頭 因為他是反抗的英雄 很多感官和理論用在後期的內容也很合適,比如時間,選擇這一類,還有有限但可及的善 作為純血家族的設定,他們偏執,也有著極惡的存在,但很少有生來的惡人 克羅莉亞不善良,父母的善惡也不純粹 看前文也許會覺得,母親切茜婭是極善,父親斯圖爾特是極惡,其實不是這樣的 就像陰陽圖形一樣,善惡都有,只是多與少的區別,切茜婭有屬於自己的野心,斯圖爾特也有自己的一片淨土,而對方的善惡都是為了家人 父母愛情也很好嗑,斯圖爾特確實是一個好丈夫,但不是一個好父親,或者說他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做一個父親 不打算洗白,因為有的傷害造成了就是造成了,就算後面大戰開始,父女兩個之間和解,但那也不代表莉亞原諒了,只是釋懷,放下了執念 因為她已經有了更重要的人,已經不再需要父愛了 是執念,因為得不到,所以想要 年少得不到之物,必將困其於一生 知道了也許父親是愛她的,那就足夠了 他們會和解,本來沒有這一點的,想把父親這個角色寫成極惡,但是後來改了又改,還是覺得留點餘地 不然切茜婭那麼自由的人為什麼會甘願留下來呢,她是為了愛,才畫地為牢的 在莉亞出生之前,她的存在,也是被爸爸媽媽真心期待著的 要是沒有那個預言就好了 在我的作品裡,愛是純粹的 七個人的小團體也包含了最純粹的三種感情 愛情,友情,而他們所有人加在一起,就是親情,是家人 文獻裡讓我眼前一亮的是最高的虔誠是否認諸神並且搬掉石頭這句話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榮耀頌歌譜四聲部 簡譜》 碎碎念2.0西西弗斯與厄里斯魔鏡(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