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頁)
古詩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兒童階段,想象力和好奇心都處於最佳狀態。我國兒童想象力的缺乏,表明我們的社會、學校和家庭在這方面的教育力度不夠。中國文化不崇尚創新、求異和冒險,社會與學校也不鼓勵孩子參與具有探索精神和發揮想象力的各種活動,不注重滿足兒童天性中潛在的求知慾和好奇心,這就導致我國孩子缺乏強烈的創新意識,致使孩子們原有的自身優勢逐漸喪失。
《中國少年報》曾經刊登了“讓我們都來了解自己”的調查問卷。10天之內,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小學生16350份問卷。問卷中有一題:“每個人也都有缺點,那麼,你認為你的主要缺點是什麼?”回答“膽小”的人數佔第一位,達%。調查結果顯示,膽小已經成為當今小學生最突出的缺點。
應試教育的評價體系是導致中國兒童膽小的因素之一。在應試教育評價體制下,一切都有標準答案,學生不敢想象,否則考試得不了高分。這樣的學校社會化經歷最終致使我們中國孩子形成了不提問、不質疑、不冒險的習性。
從學校對學生的要求來看,由於我國學校處處要求學生做到準確無誤,導致學生不敢出錯,因而形成的思維習慣是保守和畏縮。相比之下,由於西方學校鼓勵學生富有創見,學生因此而不怕出錯,易於具備創新意識,伴隨的是活躍的想象力。學校教育之所以能制約個體以後的發展,是因其所引導的思維習慣最終構成了一定的心智模式,而心智模式的存在使人們總是傾向於以某種特定的思維路徑來觀察、分析、思考問題。
應試教育對個體思維方式的負面影響會涉及很多方面,譬如認知加工偏向。根據認知加工偏向理論,個體在認知過程中會對與自身相關的資訊產生選擇性加工偏向,這種偏向廣泛存在於注意、記憶,以及對資訊的解釋與判斷之中。認知偏向的影響因素很多,包括興趣、性格、認知風格、思維方式等。譬如保守性格在資訊選擇中有選擇偏向,即偏重於選擇穩妥的結論,在資訊篩選中會趨於忽略有明顯疑問的資訊。
我國現有的教學評價標準及學業要求是與思維定式和保守性相一致的。對嚴謹性的強調以及得分策略所要求的保守性是中國學生難以發展創造力的重大思維障礙。應試教育的結果是,學生在記憶力上升的同時想象力下降;謹慎性上升的同時冒險性下降;得分戰略上升的同時勇氣、膽量、挑戰性下降。 電子書 分享網站
3自我優勢的弱化(2)
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釋出的《2005年國內五城市未成年人發展聯合調查中學階段青少年發展狀況報告》,是一項涉及北京、上海、廣州、昆明、汕頭等城市5875名初一到高二中學生的調查,該調查顯示:我國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在諸多方面呈現出不容樂觀的趨勢。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能力隨年齡的增長一路遞減。與此同時,孩子們的心情也變得越來越差:積極情緒得分從平均3.70分下降到分,消極情緒的平均分則從2.59分提高到分。
孩子們的消極情緒是因為在學校常常學不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因為與高考無關的課被儘量壓縮或者乾脆取消。到了中學的畢業年級,學習成績成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筆者在調查小學生時,發現多數孩子最喜歡的課是手工課,小學生們往往會在課餘只是出於興趣而興致勃勃地自己製作手工作品,因此,從小學生中看不出中國的孩子不善於動手。但經過中學之後,中國孩子出現了一個普遍共有的缺陷,即動手能力差。中學課程的沉重學業負擔和升學壓力使學生原本豐富多彩的興趣愛好受到壓抑,使那些最適宜個人獲取成就的成功基因發生畸變,本來是可以多元發展的諸多孩子都被強行規劃到同一種發展模式中,致使個體自身的一些天然優勢逐漸弱化。
找到潛能的最佳點
2000年一家知名調查公司曾對中國1萬名學生家長做過一項調查:如果你的孩子一門功課考優,一門功課考良,一門功課考中,在你和孩子討論學習的時候,會主要把精力放在哪門功課上?調查結果是,有99%的家長選擇了與孩子更多談論考“中”的那門功課。家長們似乎都認為,孩子應該花費更多的力氣提高自己較差方面的能力。
家長的選擇和學校的導向都是要學生補拙,因為最終的高考是看總分。以總分取勝的高考,使學生的精力必須平均分配給各科,學校也是鼓勵學生各門功課齊頭並進。然而,對於個人的成功來說,時間和精力的分配應該圍繞著自己的奮鬥目標,即集中精力發揮自己的優勢
《中國人的成功之道》 第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