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六十五章 刻者(甲) (第1/2頁)

梅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時自己也在想,和常爺只交往了小半年,還大部分是工作上的關係,加一起也沒深聊過幾次,為何他在我心裡留下如此之深的印象?常爺的去世是在2005年的秋天,那年我已經去了重慶,知道這訊息已是2007年的夏天,回北京辦事兒時碰上老顧時說起的。沒有人知道常爺葬在了哪,我也就打消了去祭拜的念頭。後來,去了一趟虎坊橋常爺的老宅,門上掛著大鎖,鏽跡斑駁。周圍已開始拆遷,估計這承載了我太多奇妙感受的小院也將煙消雲散。但兩千年前後我在這裡和常爺兩天的舉茶夜話,每個字都印在了心裡,揮之不去。有時,甚至有奇怪的感受,特別是我在零五年同樣被失眠和噩夢折磨後,這種感受愈發的強烈,好像常爺給我講的他那些鬼神皆驚的故事,是我曾經經歷過的,真實而記憶深刻。

在《院上墳》卷二的故事裡,常爺並不是一個筆墨很多的人物,但和他的交流,卻是解開一系列秘密的鑰匙,儘管我當時並無所知。但我瞭解常爺的離奇經歷非常有限,很多故事又與主線故事無關,便一筆帶過了。卷二快連載完時,幾個書友和故事中的原型人物聯絡上我,他們竟對常爺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希望我可以把常爺的故事完成,我也聯絡了和常爺曾有交集的原來公司的老顧和小史,徵集了一些我未知的素材,於是就有了專門寫一個九門提督外篇的計劃,再次感謝大家的關注,你們的好奇心正讓常爺,這個我心中真正的傳奇人物在筆端復活。畢竟我不是常爺,各個故事之間的聯絡我並不知曉,我只負責把他們講述出來,並且為排除我個人的臆測,請允許我用第一人稱來完成這個外篇。

第一篇刻者

我姓常,出生在中國最為動盪的年代,日本人佔領北京那年,因為我的降生,父母放棄了南逃,我從小並沒有感受到生在皇城根下的快樂。我的家庭頗為神秘,歷朝歷代,雖沒什麼官職,但從家譜上看,與皇親重臣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大清快亡時,曾祖還是御前侍衛。這個因由可能也是後來日本人沒有為難我家的原因。小時,我沒上過一天學,全部是父親和兩個叔父言傳身教,我慢慢知道,我們這個家族歷史上聲名顯赫但卻不為史書所載。很早,我就知道了巫祝五姓裡,有我們這支,而這一支卻與風水、喪葬、占卜無關,我們掌的是鬼道。中國,每一次的朝代更迭,都伴隨著血雨腥風。萬屍累就的龍座,誰又能安睡於上?而宮廷裡的血腥暴行,更是讓每一位當權者都禮敬常氏,求個太平。但到我學成家學,已能出師的年齡,改天換日,解放了。

這四十幾年來,父親、三叔、四叔和我,都有一份為人民服務的工作,而家傳的手藝倒也沒荒廢,經常一些邪門怪事,安全域性、公安都搞不定,我們就會偶有參與,大多也破不了案,只要能埋進故紙堆,讓驚懼的民心平復即可。但說來輕鬆,實際上我四叔五六年定陵發掘事件失蹤,父親和三叔因為七十年代初北京地鐵的玄門怪事而故去,有時我也在想,我能安然活到現在的歲數,已是前世的造化。這麼多年走過,怪事真是不少,有些永遠都不能說,只好把能說的,印象深的,撿幾件聊聊,權當酒桌飯局上的談資吧。

我母親走得早,父親七十年代故去後,就把祖上虎坊橋的小院留給了我。小院往北三條馬路,住著一位梁先生,比我大上兩三歲,是中國數得著雕刻大家。梁先生早年在巴黎留學,響噹噹的國立藝術學院,學的油畫,五十年代學成歸國,在一所央字頭的美術學院教書,****時糟了秧,被弄去了東北墾荒,畫畫是沒條件了,就自己做了把刻刀,河灘上撿點石頭,刻刻印章。後來被領導發現,這印章算是四舊,不準弄了,梁先生就開始刻各種能看到的動物和昆蟲,這一刻就是十幾年。平了反,梁先生回了北京,但經歷了暴風驟雨的十年,妻離子散,物是人非,梁先生孑然一身,心思很淡,在原來學校掛了個教授頭銜,也不怎麼去上課,就以雕刻為伴。

為了刻昆蟲,梁先生跑遍了京郊大部分野地,逮到的蟲子,一部分做成了標本,一部分養在了家裡,弄得很像個博物館,以至於左近的孩子們放學都願意往他那跑。我和梁先生倒是經常在茶館和澡堂子碰上,也去他刻物的小屋品過茶。梁先生的雕刻作品都不大,大多可以捧在手上玩耍,但要說特點,一是傳神,方寸之間,分毫畢現,靜若春眠,動則振翅,我於雕刻不算精通,但也知,古來怕無出其右者。二是材佳,雕蟲原料,玉石田黃,雞血南紅都有,對應蟲的特點選擇石料,但梁先生引為佳作的,在我看來,料質都不同尋常,多是沁料。所謂沁料,就是指在墓中埋了幾百上千年的老料,有血沁,屍沁

《院上烤雞簡介》 第六十五章 刻者(甲)(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