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部分 (第1/4頁)

飄雪的季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於中國的大多數企業來說,採用這種“先難後易”模式的投入風險相對較大。因為美國、義大利、英國等國家是當今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其技術力與產品力都遠遠超過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一個相對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向最發達國家輸出技術與產品,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從另一方面來看,海爾這樣的中國企業進入美國等發達國家市場也有優勢:發達國家的市場秩序成熟,非市場因素對企業的干擾少,只要企業具備真正的實力,在這樣的市場取得成功反而相對比較容易(見圖1�3)。圖1�3先易後難和先難後易模式(3)模式三,漸進發展模式

根據公司的發展目標、資源條件和對國際市場的瞭解程度,公司可以選擇不同層次和介入水平的國際市場進入戰略。邁克爾·希特(2002)認為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方式有以下五種:出口(exporting)、特許經營(licensing)、戰略聯盟(strategic alliances)、收購(acquisition)和獨資(new wholly�owned subsidiary)。在這五種國際市場進入戰略中,出口、特許經營和戰略聯盟是企業早期進入國際市場的選擇;如果企業想強有力地佔領國際市場,可以採用收購和獨資的方式。通常來說,企業會按照先易後難的步驟對國際市場實現進入和滲透,從而會按照出口、特許經營、戰略聯盟、收購和獨資的順序進行。多數中國企業都在遵循這一國際化的發展模式,這也是最符合企業國際化發展規律的一種一般模式(見圖1�4)。圖1�4國際化戰略的漸進發展模式3�中國企業國際化戰略存在的問題

四、 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戰略(6)

儘管中國跨國企業的雛形已經凸現,儘管我們在國際化道路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應清醒地看到,中國的優勢企業同國際上有實力的跨國企業還有相當的差距。中國企業“走出去”,到境外開展跨國經營,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在國際化道路上還存在很多問題。有些企業國際化的口號與氣勢,遠遠大於其國際化的行動;有些企業雖然勇敢地邁出了國際化的第一步,但並未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還處於步履維艱的境地。筆者在此指出,中國企業實施國際化戰略所面臨的幾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希望能引發讀者的思考,並一同探究問題的解決方法。

第一,中國的跨國經營企業資金匱乏,缺少境外擴張和國際市場競爭的實力。中國企業到境外開展跨國經營,需要大量的資金進行境外擴張、市場推銷、廣告宣傳和售後服務工作,而中國企業普遍反映資金緊張,在國際市場無法與國際知名的跨國企業抗衡。

第二,跨國經營企業用匯困難,不能根據需要靈活排程資金。由於中國一直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企業在境外投資、用匯的審批程式煩瑣,受到很多限制。專案審批手續繁雜,審批時間過長。像華為這樣的民營企業,出國不能拿公務護照,只能使用因私護照,有的國家簽證很困難。

第三,跨國經營企業對海外投資環境不夠熟悉,資訊有限,蘊藏著較大的投資風險。中國企業跨國投資大都集中在經濟欠發達的第三世界國家,而這些國家在政治、安全、法律、市場、信譽等方面又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風險很大;而中國目前境外投資風險保障體系很不健全,基本處於空白狀態。

第四,企業缺乏可持續的國際核心競爭力。目前中國企業在管理水平、管理經驗上都存在明顯不足,尚未建立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缺乏關鍵的核心技術。與跨國企業相比,中國企業的優勢體現在成本優勢以及本土市場優勢。但從長期來看,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以及跨國企業全球佈局最佳化逐步實施,中國企業進行國際競爭的成本優勢也會逐漸喪失,必須逐步建立起新的競爭優勢。

第五,中國企業不僅自身擁有的優勢技術少,且創新能力也很弱,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如在中國非貿易性海外投資專案中,近40%屬於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力密集專案(資源開發及初級加工等)。由於國際市場容量有限,加上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類似產品的競爭,這類專案拓展海外市場的前景不甚樂觀。從企業自身條件看,研發水平低,缺乏技術優勢仍然是中國企業的一個“軟肋”。中國大企業的主要差距在於企業資產規模過小,效益規模不夠。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的研發費用僅佔產品銷售收入比重的1%~2%,而“全球500強”美方上榜企業是5%~20%。現在,約有2/3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沒有建

《中國跨國企業高管》 第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