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9部分 (第1/4頁)

閃啊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0萬元,還事物處2萬元,一氓兄5000元。”……

阿英所借的人民幣(舊幣),大多數用來購買文物、書籍。從4月到6月,他主要向大連的光華書局借用1300萬元東北幣,合老人民幣6萬5千元;這是為購置和運送古董文物專用的。到天津後,陸續向公家及友人借了老人民幣19萬元。最有趣的是,6月14日他剛向李克農還了1萬元,轉眼26日反過來又向李克農借了10萬元。當時北京物價:皮鞋一雙750元,毛巾牙刷490元,牙膏180元,蘋果每斤400元,梨每斤360元。由此計算,當時老人民幣50元約合今(1998年)1元左右。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供給制和薪給制的矛盾

夏衍晚年在《懶尋舊夢錄》中有一段回憶,講到新中國成立初期“供給制”和“薪給制”(工資制)雙軌並存造成的矛盾,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

書生從政,不習慣的事還是很多的。首先碰到的一個“制度”問題,可以舉出幾件很為難,也很有趣的事情……一件帶有喜劇性,大概是六月中旬,華東局副秘書長吳仲超同志派一個人事幹部來要我填表。我填了姓名、籍貫、性別、入黨入伍時期之後,有一欄“級別”,我就填不下去了。因為我入黨二十多年,從來就不知道自己的級別。那位人事幹部感到很奇怪,要我再想一想,我只能說“的確不知道”。對方問:“那麼你每月領幾斤小米?” 我說我從來不吃小米,也從來沒有領過。他更惶惑了:“那麼你的生活誰供給的?吃飯、住房子?……”我說我的生活靠稿費 、版稅,除了皖南事變後中央要我從桂林撤退到香港,組織上給我買了飛機票,以及1946年恩來同志要我去新加坡,組織上給了我一筆旅費之外,我一直是自力更生、賣文為業。這一下對方只能問,那麼你到上海之前,在黨內擔任的是什麼職務?這倒容易回答的,我在香港時是南方分局成員、香港工委書記。他滿腹懷疑地拿著我的表格走了。後來潘漢年告訴我,說華東局、市委根據你的黨齡,過去和現在的職務,評了“兵團級”,當然我還是不懂得兵團級是怎樣一個職位。

解放初期,幹部待遇還是供給制。這是從老革命根據地、解放區沿襲下來的,在那種特殊情況下,這也是別無他法可行的制度。可是,這就和接管政策中的原技術、藝術人員全部“包下來”對他們實行“保留工資”的“薪給制”發生了矛盾。也就是說,“留用人員”的薪給制和黨政幹部的供給制之間,有了一個很大的差距。

大學校長、教授、專家、工程師、名演員,一律拿“保留工資”,用國民黨的金元券摺合老區人民幣,再摺合新人民幣,他們的每月收入都在200…500元不等。而從解放區來的和地下黨的黨政軍幹部,在一段不短的時期還是供給制,後來改為包乾制,也還是“低薪制”,貨幣收入 (現金) 要比老專家、名演員的低。夏衍在回憶中分析道:

這樣,黨政幹部和業務(技術、學術等)人員之間,就有了各自的看法。舉個例,有一次陳老總請劉伯承同志在他家裡吃飯,潘漢年和我都在座,飯後閒談,這兩位大將軍都在愁窮。陳毅同志孩子多,家累重,錢不夠用;劉帥則說他想買一部開明書店出版的二十五史,一問價錢,就只能放棄了買的念頭。陳毅同志風趣地對我說,老潘可以靠小董(董慧,她的父親是 香港鉅富),你則有版稅和稿費,你們都是老財,我們當兵的都是兩袖清風。

可是另一面,拿“保留工資”(薪給制)的卻有另一種看法。他們說你們 (黨政幹部) 住公家的洋房,有汽車,有辦公室,有不花錢的秘書,出差旅費可以報銷。我們呢,搭一次電車、打一個電話、也得自己掏錢。

在歡慶解放的熱潮中,大家都自覺地服從政策,表面上平靜無事,可是現在回想起來,工農幹部(供給制待遇)和知識分子(薪給制待遇)之間的疙瘩,或者說是矛盾,我認為是和解放初期的這兩種制度的並存, 是有一定的關係的。

(引自夏衍《懶尋舊夢錄》第610…612頁,三聯書店1985年第1版)

直到1958年“大躍進” 在農村、鄉鎮大搞人民公社,一度又推行吃食堂大鍋飯的“供給制”。極左派提出所謂“破除資產階級法權”認為“進城以後”改供給制為“薪給制”(完全工資制)是一種“倒退”,是向資產階級的讓步。因而一度主張廢除“按勞分配”的薪給制(工資制)、恢復所謂“按需分配”的供給制。

關於“供給制還是薪給制”

《知識分子和無產階級》 第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