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4章 輿論戰 (第1/2頁)

冰點溫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44章

輿論戰

“臣韓贊周、盧九德參見陛下!聖躬萬福。”

“兩位公公平身吧。”

韓贊周和盧九德還有田成三大太監,被朱由崧召集在一起。

他們三人其實都屬司禮監,韓贊周是秉筆大太監,盧九德是掌印大太監兼司禮監提督,田成是隨堂大太監兼內務府大總管。

司禮監名下有一個經廠,專門負責皇家一應經書印板,印刷各類經書典籍。

在嘉靖年間,司禮監光是印刷書籍的太監工人就有幾千人規模。

朱由崧決定由司禮監來負責發行報紙,是沒有絲毫問題的。

朱由崧將自己準備的報紙規劃書拿出來,讓他們參詳一二。

“陛下,您這是要辦新的邸報?”

報紙的規劃內容對韓贊周幾人來說,並沒有什麼特別稀奇的地方,他們很快就明白皇帝的這份規劃書是什麼意思。

“這次的衛輝之戰,朕見識了建奴的強悍,我軍仗著十倍於敵的人數優勢,才堪堪打敗豪格的正藍旗。”

“但是應天府城內卻是人心不穩,有人故意挑動民心,妄議國君。”

朱由崧滿臉憂愁,當時十五萬人對付豪格一萬多人,差點就要被打崩,最後是他親自上場,凝聚全軍上下士氣,才扳回局面。

盧九德叫道:“如今陛下您北上擊賊凱旋而歸,城中那等宵小不足為慮。”

“不,往往規模宏大的堡壘,很容易被敵人從內部瓦解。”朱由崧搖搖頭,

“以前很多人都都認為建奴人口太少,成不了氣侯,只是疥癬之疾,可是建奴如今入主中原了,而我們的人呢,到現在還是一盤散沙。”

“朕以為,建奴可能馬上就要南下,當前應該做的是團結大多數人,凝聚人心才是首要。”

“朕想用輿論來引導天下百姓,呼籲上下團結一心,共抗外敵。”

“而朕出的這份輿論規劃書,就叫皇家日報,將交給你們司禮監來負責,每日對天下發行報紙,替朕宣揚國事,你們可能辦到?”

三個大太監齊齊說道:“臣等遵旨,我等必不負陛下所託。”

其實中國封建時代社會權力線,分為兩種。

一種是代表中央君主的皇權。

另一種是代表天下讀書人的朝堂官員行使的地方權。

這兩種權力能相互依賴,相對平衡時國家能正常運轉。

這個封建時代是帝王與士大夫們共治天下,而非與百姓共治天下。

以讀書人為代表的朝堂官員,擁有他們那一套至高無上的道統法理權,社會輿論都掌握在他們手裡。

讀書人掌握了社會輿論,對君主權形成了最大的制衡,君主權沒了讀書人的法理道統支援,就失去了合法性。

現在的南明朝,是代表讀書人的那幫朝堂官員手中的權,遠遠大於君主手中的皇權。

這就是朱由崧特意辦報紙的原因,目前僅僅是應付北來太子的輿論。

同時他也是在為將來佈局。

整個大明朝可以說從上到下都爛透了,不但是現在要和滿清鬥,將來變革改制時,更要和整個天下讀書人鬥。

朱由崧現在不但要把軍權掌握在手,還要把社會輿論也掌握在手中。

軍隊是槍桿子,輿論是筆桿子。

想要改變,兩把杆子都要抓在手,要不然這爛透了的大明朝是玩不成的。

這個時代生產力有限,資訊流通不暢,國家要維持大統一,就得靠讀書人的那一套道統法理。

為什麼古代的讀書人,明明只是一個窮書生,卻可以鄙視家財萬貫的商人;一個九品小文官,可以斜眼看一個軍方大佬,因為他們讀書人出身是聖人門徒。

這是因為封建社會輿論、政法合理性的最終解釋權,通通都在讀書人手裡啊。

朱由崧有時甚至想過,自己牢牢抓住軍事,大殺特殺來清除內部,但是細細想來不行。

要是沒有那套讀書人的思想來治國,這個時代民智還沒開,要天下大亂。

到時候沒有制衡時軍隊,破壞力更加可怕,自己這一代可能玩好了,會害死下一代。

歷史上的王朝,文人篡國成功的機率很小,謀朝篡位都是那些握著刀把子的武將。

文人想要篡國,難度比起武將要大得多,讀書人的那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法統理念,不允許他們謀朝篡位,謀朝篡位就是

《南明重生》 第44章 輿論戰(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