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6部分 (第1/4頁)

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場混亂的王位之爭後,年僅6歲的福臨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八月二十六日,福臨在大政殿登基,並向蒙古、朝鮮送去即位詔書,佈告天下。第二年,福臨的叔叔多爾袞,在明朝駐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接引下,統帥八旗勁旅走出白山黑水,跨過山海關,大敗李自成農民軍,迅速攻佔北京。同年九月,福臨和清皇室人員由瀋陽抵達北京。十月初一,福臨在臣僚的簇擁下,親到京師南郊告祭天地,即皇帝位,正式頒詔天下,宣佈清王朝對全國的統治,改年號為順治,這一年為順治元年。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明清皇帝的登基之禮(2)

清朝初期,皇子之間奪取皇位的明爭暗鬥相當激烈。為了緩和這種矛盾,雍正朝開始採取秘密建儲的辦法,即皇帝生前不公開立皇太子,而秘密寫出所選皇位繼承人的文書,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邊;一份封在“建儲匣”內,放到乾清宮正殿由清代順治皇帝御筆親書的“正大光明”匾的背後。皇帝死後,由顧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儲匣”,和皇帝秘藏在身邊的一份對照驗看,經核實後宣佈皇位的繼承人。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寶座的。到了清代後期,由於咸豐皇帝只有一個兒子,同治和光緒皇帝沒有兒子,這種秘密立儲的辦法才失去其意義。

另一次特殊的情況是嘉慶帝的登基。因為是其父乾隆親自傳位,名為授受大典,儀式隆重而又充滿歡慶氣氛。乾隆剛一即位,就密定了繼承人。乾隆元年七月,乾隆皇帝在乾清宮西暖閣召總理事務大臣、九卿入見,令大臣們親眼見證他密寫、密藏的經過。乾隆當時選定的繼承人是孝賢皇后所生的次子永璉。但是永璉在乾隆三年便夭折了。乾隆皇帝命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將藏有立永璉為嗣的密詔取出,以太子的禮儀辦理永璉的喪事。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再建密詔,藏於“正大光明”匾後的鐵匣中。1795年,85歲的乾隆皇帝召集所有的皇子皇孫王公及滿漢大臣齊聚圓明園勤政殿,當眾取下並開啟了已經在“正大光明”匾後收藏多年的密旨。35歲的嘉親王永琰被正式冊立為皇太子,改名顒琰,移居毓慶宮。在冊立皇太子的同時,乾隆還決定履行自己曾經公開許下的退位歸政之願,頒佈了一道禪位詔書,決定於冬至日禪位皇太子。

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清晨,清王朝的唯一一次帝位禪讓大典,正式在紫禁城舉行。禪位之禮舉行之後,嘉慶皇帝的登基大典隆重開鑼。

除了這兩次情況特殊之外,其餘八次都是新皇帝在上一代皇帝喪期內即位的。雍正十三年八月(1735年),雍正帝死於圓明園內。九月,乾隆帝在太和殿登基。九月初三日,登基大典的準備工作就緒,禮部尚書奏請即位。乾清宮正門要垂簾,表示喪事暫停。弘曆到保和殿降輿,先到中和殿升座,各級官員行禮。行完禮後,官員們各就各位,禮部尚書再奏請即皇帝位。弘曆在太和殿即皇帝位,這時按一般典禮規定,由中和韶樂樂隊演奏,但由於處在喪期,規定音樂設而不作,只在午門上鳴鐘鼓。乾隆帝即位後,階下鳴鞭三下,群臣依據口令行三跪九叩禮。在百官行禮時,音樂設而不作,群臣慶賀的表文也進而不宣。最後要頒佈詔書,以表示皇帝是“真命天子”,儀式莊嚴而隆重。首先,大學士再將詔書捧出,交禮部尚書捧詔書至階下,交禮部司官放在雲盤內,由鑾儀衛的人擎執黃蓋共同由中道出太和門,再鳴鞭,乾隆帝還宮。文武百官分別由太和門兩旁的昭德門、貞度門隨詔書出午門,將詔書放在龍亭內,抬至天安門城樓上頒佈。乾隆帝返端凝殿,再換上孝服。大學士等將“皇帝之寶”交回,貯於大內。

這是一次典型的登基大典,其餘七次均大同小異。朝廷大典,初登基、授受大典外,還有親政,晚清的垂簾聽政,上皇帝的尊號、徽號,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尊號、徽號等。

明朝皇后是怎樣選定的

在中國古代,皇帝為天下至尊,富有四海,為了把這江山傳給自己的子孫後代,所有皇帝都希望自己能子孫滿堂,人丁興旺。為了確保皇帝有子嗣,中國古代的皇帝都廣納嬪妃。周代的制度是:“天子後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御。”在明代,皇后以下則有皇貴妃、貴妃、九嬪、才人、婕妤、美人、昭容、選侍、淑女等。其中淑女為最末等,初選入宮即為淑女。俗話說:“後宮佳麗三千。”如果僅僅計算皇帝的妻妾們,當然沒有這麼多,但如果加上可以隨時為皇帝所驅使的宮女們,這個數目就遠遠不止三千了。據記載,明朝末年,內廷宮女多達

《圖說北京大運河文化帶》 第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