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東風破》樂評 (第1/3頁)
觀雲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實早在《東風破》上熱搜頭條之時,就有不少內業的樂評人開始為《東風破》寫歌曲鑑賞,但直到5月3號這天中午,第一篇專業的樂評才出來。
無他,對於這麼一首劃時代的歌曲,沒有樂評人敢隨意寫歌評。草草了事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也是對這首歌曲的褻瀆。
率先出來的,是頂級作曲人蘇格的歌評:“很久沒寫過歌評了,說實話,一開始我看到這首《東風破》居然壓制了我的《守候》,非常不服,我是帶著質疑的目的去聽這首歌的,誰想一聽之下驚為天人,徹底喜歡上了這首歌。
毫無疑問,《東風破》是一首頂級作品,無愧於其劃時代的稱號。我單曲迴圈了無數次,依然百聽不厭,想了想還是覺得應該為這首歌寫個歌評。
於是我一邊迴圈著單曲,一邊扒譜、扒樂器、查資料....歷時兩天,總算初步將這首歌鑑賞了出來,當然僅是一家之言,若有不到之處,還請海涵。
這首《東風破》的歌詞改編了東坡先生的《東風破》。在古代,《東風破》其實是一首琵琶曲,而這首歌仿古小調曲風,輔以二胡與琵琶的融入,復古的曲風,很容易讓人進入唐詩宋詞的世界與遐想之中。
古詩詞入歌的想法其實在業界由來已久,只是一直沒能成功,久而久之,很多人都放棄了,包括我。沒想到王軒做到了。
《東風破》這首歌,無疑就是古詩詞與現代流行音樂完美融合的代名詞,打破現今新詩與歌詞分家的模式。在王軒的特別經營下,歌詞古今交替,更有時空交錯的感覺。由此可見,古詩詞若能與現代流行配樂完美融合,那股意境當真讓人驚歎。
在旋律上,《東風破》使用了罕用的華國調式, siso把樂句落在so上,符點打出中華國古曲慣常的跳躍感,做足了古韻,琵琶滾動,二胡起舞,配以豎琴之類的柔和樂器翩翩作態。
在模式上,《東風破》是第一首完完全全符合“三古三新”(古辭賦、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編曲、新概念)標準的華國風歌曲。歌詞具有華國文化內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編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圍,風格含蓄、憂愁、幽雅、輕快,全方位的帶出古色古香的華國味道,那是完完全全屬於華國的音樂味道!
無疑,這首《東風破》會成為華國風的開山鼻祖。整首歌充滿淡淡的憂傷氣息,歌曲懷舊,就好像一張發黃的紙頁,記錄著一個憂傷而美麗的故事:小院籬笆,孤燈燃盡,昏黃的夜色中,浪跡天涯的旅人,在飲下漂泊釀成的醇酒後,緩緩吟出一曲年幼時候的記憶餘音,誰家琵琶東風破?唯有勞燕分飛後。
故事娓娓道來,就好像歌曲的旋律,舒緩,輕柔,聽著音樂,我彷彿看到了童年的浪漫與純情,看到了歲月的流逝,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錯過以及若干年後點點的遺憾,看到了舊地重遊物是人非的傷感哀愁。
難得的是,這首歌居然能做到哀而不傷!
就好像這首歌的歌名,《東風破》的“破”在古代叫做曲破。“曲破”是古詞的一種體裁。它將一部大麴破開用其中的一遍演為歌舞,一般有曲無詞,將故事融入歌舞之中,類似於歌舞戲。
古代非常出名的《涼州徹》、《伊州遍》、《霓裳中序》等便屬於曲破。《東風破》這首歌採用了類似的手法,記載了一個漂泊浪人的故事,將過往的歲月,舊地重遊物是人非的傷感,百轉千回的惆悵,注入到溫柔婉轉的淡淡旋律當中。勸諫世人在緬懷過往的同時,別忘了珍惜當下。
這也是我說這首歌“哀而不傷”的原因,歌曲中不單有緬懷過往的傷感,還有勸諫世人積極向前,珍惜眼前的意義。
在意境上,華國文學講究意象,意境就是在意象的基礎上產生的,假如把《東風破》歌詞中每句的關鍵詞提煉出來,你會發現,“盞、門、月、燭火、壺、酒、琵琶、落、花、流水、楓葉..”等等在古典文學中都是極為常見的意象。
比如“酒”和“月”便是唐詩中經常出現的兩大意象。到了宋代,文人士子的詞裡,“落花”和“流水”這兩種意象最為常見。
《東風破》這首歌,很好的將這些意象融入道了流行樂的歌詞裡,意境淡雅,將那種追憶往事的落寞感體現得活靈活現又不落矯情。
詞、曲、編曲、配樂、節奏、環境營造、情感張力...《東風破》全都無可挑剔,毫無疑問,《東風破》不但是華國風的序幕,而且還是首大成之作。王軒開了華國風的先河,後世肯定會出現不少華國風的歌曲,但想超越這首《東風破》,很難!
《從作曲人到文娛巨星筆趣閣全文閱讀》 第十五章 《東風破》樂評(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