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8部分 (第1/4頁)

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毀了;甚至當1918年德軍撤退時,他們還炸燬了法國最重要的幾個煤礦。正如克雷孟梭憤恨地說:“歷史上的野蠻人搶奪被侵略地區的一切,但不搞破壞,他們定居下來,與當地人共同生活。然而現在,敵人看見什麼都毀。”從截獲的德國檔案來看,德國似乎原想削弱法國工業,為自己留一塊空地。

法國和比利時希望賠款中包括戰爭費用。比利時這次立場堅定,因為威爾遜曾明確表示,他所說的賠償指的是1914年德國最初非法入侵時造成的破壞。法國的態度沒有這麼強硬,克雷孟梭不想因此和美國作對,因為在對法國安全更重要的一些問題上他還需要美國的支援。他意識到德國賠償能力有限,但沒有明說。克勞茲的確向法國眾議院的外事委員會承認說,戰爭費用之大連小說家都想不到。

和會期間,法國人還意識到,由於英國的戰爭費用比法國還大,如果賠款包括戰爭費用,英國所得佔德國賠款總數的比例就會增大。法國人悄悄改變方針,要求賠款只包括直接損失——毀壞的城鎮、村莊,被淹的煤礦和癱瘓的鐵路。這樣的話,法國就能得到70%的德國賠款,英國得到20%,然後是其他國家——比利時、義大利或塞爾維亞——獲得剩餘部分。激烈的討價還價之後,英國堅持要求得到30%,法國得50%,剩下20%在小國之間分配。該問題直到1920年才最終達成協議,英國得28%,法國得52%。

必須注意的是,法國人做出了最大讓步。他們在德國賠款數目問題上也有相同表現,一心想從整體解決問題的克雷孟梭先把數字設得很高,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說服美國考慮法國要求繼續開展盟國經濟合作的建議。2月底,很明顯,美國人對此不感興趣,盧舍爾把數字壓到80億英鎊(400億美元),僅是法國要求的四分之一多一點。代表英國的坎利夫堅決要求不得低於94億英鎊(470億美元)。英國懷疑法國與美國串通一氣把數目設得較低,以便使英國顯得最苛求。由凱恩斯等人描繪的一心想搞垮德國、報復心很強的法國的面目開始逐漸消失。

最後,主要由於英國的反對,和約中沒有確定具體賠款金額。3月底,協約國領導人——以四人會議的形式開會——決定由特別委員會處理此事。某美國專家在日記中寫道,拖延的時間“使英法免去了公開他們將從德國得到的少量賠款而帶來的麻煩,因為兩位領導人都認為,一旦公開,他們的政府就會被推翻”。他說對了,1921年,委員會最終要求德國賠償1320億金馬克(大約是65億英鎊或340億美元),公眾的對德情緒,尤其在英國,才逐漸平靜下來。

5月,前往凡爾賽的德國代表團對該程式非常不滿。“除了德國人民的償付能力外,其他什麼都沒有明確限度,而償付能力不是根據德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是僅根據他們透過勞動所能達到敵人要求的能力確定的。因此,德國人民將永世為奴。”這種情緒可以理解,但解讀得太悲觀。特別委員會不得不考慮德國的賠償能力;它還必須諮詢德國人。另外,需要賠償的損失的種類受到了嚴格的限制;也許限制得還不夠,因為仍包括了撫卹金,但絕對不是永無止境。

條約中有關賠款的部分由兩個條款開始——第231條和第232條——這成了德國厭惡的物件和協約國良心不安的原因。第231條規定德國及其盟國負責賠償所有戰爭損失。接著第232條說由於德國資源有限,把賠款範圍限定在指定損失上。第一個子條款——後來稱為戰爭罪行條款——是經過反覆討論和修正後加進去的,主要是為了滿足英法的要求,明確德國的合法債務。為此,美國指派了一名精明的青年律師——未來的國務卿約翰·福斯特·杜勒斯,他認為他不但確定了債務同時還成功地限制了它,整體看來,條約相當公正。歐洲盟國對此很滿意:一向善於從政治方面考慮問題的勞合·喬治說:“和法國公眾一樣,英國公眾認為,德國必須首先承認它負有賠償其侵略所造成損失的義務,然後再討論賠償能力的問題;我們都認為它只能賠償該檔案規定的這麼多。”盧舍爾認為,如果德國人不願賠償某項損失,協約國可以用無限的索賠來威脅他們。沒有人覺得這些條款本身有任何困難。

txt小說上傳分享

對德和約的僵局(1)

3月14日,威爾遜返回巴黎時,賠款問題依然沒有解決——萊茵蘭問題同樣沒有結果。總統與勞合·喬治私下做了簡短會晤,勞合·喬治提議,某種軍事保證加上他所熱衷的海底隧道可以滿足法國。兩國決定,如果德國再侵犯,他們將援

《大國的驕傲》 第1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