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 (第1/4頁)
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奘攏��淳鴕皇椋�槊�督鵪棵貳貳�
當然,王世貞先生只是此書的作者嫌疑人之一,但此人名聲之大,影響之遠,可謂驚世駭俗,這是年頭久了,要換在幾百年後,王先生就是超一流的明星人物。
而當新科進士們整齊列隊,帶著榮耀和笑容大步邁出大明門的時候,這四位仁兄正佔據著前列最風光的位置。
能走在隊伍的前面,是因為他們有著足夠的資本,李春芳是那一科的狀元,張居正、殷士瞻都是前二甲頭名,庶吉士。王世貞更不在話下,他的父親王忬是都察院右都御史,二品大員。在當時人們的眼中,這是一群註定建功立業、名留青史的人。
然而在那支隊伍的後列,還走著一個沉默寡言的人,與前面那四位相比,此人著實不值一提,他家境貧寒、沒有背景,考試成績也一般,不是庶吉士,一般說來,這號人的最終命運也就是外派縣官,或是在六部混個職位,苦熬資歷直到退休。
歷史是喜歡開玩笑的,這個被所有人忽視的人卻最終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偉人,當李春芳、殷士瞻、王世貞這些昔日的風雲人物,被歷史的黃沙掩沒,被無數人遺忘的時候,幾乎所有的歷史教科書都記下了他的名字,他的光芒只有張居正堪與比擬。
楊繼盛,即使再過五百年,這個名字仍將光耀史冊。
楊繼盛,字仲芳,河北容城人,正德五年(1510)生,家裡很窮。
楊繼盛不但窮,還很苦,因為他七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父親也沒閒著,給他找了個繼母,更不幸的是,這位繼母也不是省油的燈,缺少博愛精神,沒把他當兒子,只讓他做雜役。
在苦難的童年中,楊繼盛開始成長。
第388章
結果讓他大失所望,明軍大敗,這也再次驗證了徐海的可怕,雖說損兵折將,但他打起仗來卻一點也不含糊,先後五次擊敗明軍,氣焰極其囂張,陳東和麻葉也趁勢發動反攻,攻破多處明軍據點,沿海許多地方紛紛戒嚴,百姓隨時準備撤離。
就在形勢即將失去控制時,關鍵人物俞大猷出場了。
聽說俞大猷率軍趕到,焦頭爛額的胡宗憲終於鬆了一口氣,感嘆地對徐渭說道:這下沒事了,好險,好險!
胡宗憲之所以如此安心,是因為俞大猷有一個公認的作戰特點——“計定而後大舉,兵集而後齊發”。通俗點說就是不見兔子不撒鷹,不見鬼子不拉弦。
俞大猷是一個十分特別的將領,在作戰之前,他會仔細評估雙方的實力對比,如果沒有必勝的把握,即使情勢一片大好,他也絕不出擊,(估計這和他被整的次數太多有關)
但他一旦準備出擊,就意味著已有必勝的把握。
胡宗憲十分了解他的這一特點,所以才會如此放心,而事實也正是如此,所謂名將就是名將,和那些二流貨色確實不同,俞大猷主動收縮陣型,等待徐海來攻,徐海倒也真識貨,看到這個架勢,感覺是個老手,不敢輕敵冒進,之後雙方交戰多次,徐海始終未能取勝,再也無法前進一步。
俞大猷穩住了陣腳,卻不主動進攻,徐海嚐到了厲害,倒也賴著不走,雙方在海上僵持著,事情似乎又回到了起點。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俞大猷突然接到了一道極其怪異的命令。
這是一道由胡宗憲親自發出的手諭,主要內容如下:休戰,撤回杭州。
在這緊要關頭,怎麼能夠撤軍呢?敵軍如果進逼怎麼辦?俞大猷百思不得其解,但手諭言辭極其嚴厲,毫無商量餘地,權衡利弊後,他遵照命令,撤了回來。
胡宗憲是一個聰明人,絕不會重蹈當年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的覆轍,之所以在這個時候召回俞大猷,只是因為他剛剛得到了一封信件,而他確信,對於徐海而言,此信比俞大猷和他手下的數萬士兵更有殺傷力。
這封信是毛海峰帶來的,作者就是他的養父汪直。
第438章
兩個月後,他接到訊息,都察院監察御史李瑚告了他一狀,罪名是縱敵逃竄,以鄰為壑。
這也真是流年不利,胡宗憲沒有想到,那幫倭寇是來幹搶劫的,不去東家就去西家,胡總督不接待,他們就跑到了福建,大搶了一把。
福建巡撫氣得鼻子都歪了,暴跳如雷,一定要找胡宗憲算賬,於是便把官司打到了皇帝那裡,要求追究胡宗憲的責任。
但胡宗憲畢竟是浪大水深,幾番動作下來平安過了關,事情經過大致如此。
《明朝那些事兒寫徐霞客原文片段》 第10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