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九 年運元會,天地如人 (第1/2頁)
忽悠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合作啥嘞?我那地方,鳥不拉屎,一貧如洗。”
李鄲道笑著道:“高原一帶,山林茂密,也不是稀缺之地。”
延州總管府城隍所轄,靠近後世的黃土高原。
“還山林茂密?林苑就被砍光了好幾百年了,隴山的巨木良材在東漢時就被採伐來建造長安的宮殿。靖邊縣白于山上的樹木,被赫連勃勃建造統萬城時就遭到嚴重砍伐和樵採。”魏運華直吐苦水。
“北魏的刁雍為了從寧夏平原向內蒙古河套地區運送糧食,砍伐牽屯山的樹木造船。北魏為了建造洛陽城,而砍伐呂梁山的樹木。”
“都是一片光禿禿了啊!”魏運華道:“以前高原上還有社神行宮,畢竟地厚九重,地氣最足,現在一下雨,連泥帶水,就往大河而去了。”
李鄲道一聽,好傢伙,這不就是黃土高原和黃河的荒漠化嗎?唐朝時候不是還挺好的嘛?有熊和老虎,怎麼現在聽魏運華講得已經這麼慘烈了。
“這還是少的,種植的糧食產量少,便有刀耕火墾的,山林失火也是常有的事情……”
李鄲道一聽,確實:“這樣,我再給你出個主意,多播撒一些種子,至於種子哪裡來,一併向秦嶺三神借,我給你出個根本治理的方子。”
“這你也能出方子?”
李鄲道笑著道:“氣象非一成不變,寒暑溫熱,除了四季變化,也有更大的變化。”
“這個變化是潮汐之變,也是有規律可言的,是一個“甲子”的準週期,“擴而大之”,以6個60年,即360年為一大運;以6個600年即3600年為一大周。”
李鄲道說道:“知曉年運之變化,便曉得用藥之靈驗,”
“張仲景之時,屬於厥陰風木,少陽相火之年運,以桂枝、麻黃之溫,治中風、傷寒之病,用寒涼之青龍白虎湯治溫熱、溼溫之病。時人習用烏、附辛熱,為治多誤。”
“《黃帝內經》所說“必先歲氣,毋伐天和。”李鄲道說起專業知識就滔滔不絕。
“我聽不懂。”魏運華打斷李鄲道的滔滔不絕。
李鄲道只好講些聽得懂的:“把天地當成一個人體來看,其陰陽五行之氣抽象為人體之髒象,天象反常,必然是有病灶,亦可對症下藥,進行梳理。”
“而人體周天三百六十日,體內陰陽五行之氣的變化,便可對應天地三百六十年的變化。”
“三百六十年中還有六十年年的小週期,即中變;六十年中還有十年的變更週期,即小變。”
“而三百六十年以上還有兩千一百六十年,十二萬九千六百年。”
“如同把一年分為二十四個節氣,十二個月份,乃至日夜時辰,陰陽變化……”
“你還懂這個?”魏運華道:“聽起來這可是先天八卦之運算。”
李鄲道其實也不太懂,但是中醫的辯證思想,可以論萬物,畢竟天人合一是終極目標。是可以套用一切的哲學。萬能公式。
便答應給魏運華弄一套防風治沙,植樹造林,畜水挖井的計劃書來。
便厚著臉皮拉著魏運華到了紀信那裡,做了一次好人,但是紀信侯爺並不打算徇私,叫李鄲道,又向著涇河龍君走去。
但是紀信侯爺並不打算徇私,叫李鄲道二人去找涇河龍君去談。李鄲道想想,覺得涇河龍君不用白不用。
結果還沒有說明來意。就聽到涇河龍君說道
“走走走,沒得商量。
涇河龍君見過太多這樣的人了,直接拒絕:“借河水的也沒有。”
魏運華當場臭著臉,他本來也氣性高,沒有求人的打算,此時聽著,本想轉頭就走,被李鄲道拉住了。
“不是來找龍君要雨水的,龍君已經分發出去了,要也沒有多餘的,也不是來借河水的。”李鄲道笑著道:“是請龍君做箇中人,找其他人借一些。”
“哦?找誰借?”
“秦嶺太白三神。”李鄲道說道:“他們有雨水多,借一些,等往後連本帶息的還回去。”
涇河龍君道:“你打算借多少?”
“不多,只借三寸均數,有那麼一尺三寸雨水,省著點用,一年也能一熟些糧食。”魏運華道。
“三寸倒是不多。”涇河龍君琢磨著,想著倒底是個府城隍管著三州三縣,如今放下臉皮來求這些雨水,確實不容易。
便道:“我往年存了一些雨水,都是奉命行雲布雨,自雨庫之中,為防止不夠,多撥一些,剩下的,湊
《成為了道醫之後有女主嗎》 三三九 年運元會,天地如人(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