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頁)
世紀史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下:
夙齡愛遠壑,晚蒞見奇山。標峰彩虹外,置嶺白雲間。
傾壁忽斜豎,絕頂復孤圓。歸海流漫漫,出浦水濺濺。
野棠開未落,山櫻發欲然。忘歸屬蘭杜,懷祿寄芳荃。
眷言採三秀,徘徊望九仙。
範雲(451—503)字彥龍,南鄉舞陰(今河南泌陽西北)人。他的經歷與沈約相仿。仕宋、齊、梁三代,佐蕭衍立國,官至尚書右僕射,封侯。也以詩見稱。鍾嶸《詩品》說:
“範詩清便宛轉,如流風迴雪。”形象地指出了他的詩歌特色。
巫山高不極,白日隱光輝。靄靄朝雲去,溟溟暮雨歸。
巖懸獸無跡,林暗鳥驚飛。枕蓆竟誰薦,相望空依依。(《巫山高》)
江干遠樹浮,天末孤煙起。江天自如合,煙樹還相似。滄流未可源,高飄去何已。(《之零陵郡次新亭》)《巫山高》是樂府舊題,詠巫山神女的故事。這裡運用了聲律手段,取得了音節和諧、字面明潔的效果。後一首代表了範詩的一種顯著特點:用語淺而不俗,詞彙巧妙地重複出現,使得音節、意象銜接回環,婉轉優美,此所謂“流風迴雪”之妙。末二句意境開遠而瀟灑。
任昉以“筆”見稱。據他說晚年對“沈詩任筆”的說法不服氣,也曾轉而致力於詩,但終於無所成就。在南朝的文學概念中,“筆”與“文”相對,指的是實用性的文章。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當時社會對“文”的重視。不過,“任筆”也是講究修辭的,所以《文選》中收錄他的章表書啟等各體文章特別多。其基本特點是整飭嚴謹,多用典故,淵雅而有理致。唯有《奏彈劉整》一文只是質樸平實地敘事,較為特別。但總的說來,這些文章的文學性畢竟不強。
三、江淹、劉峻
江淹、劉峻都是出身低微的作者。他們的創作,往往同自己的坎坷經歷有關。
江淹(444—505)字文通,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人。父親做過縣令。淹少孤而家貧,愛好文學,有才名。自宋代入仕,輾轉於諸王幕府,很不得志。至蕭道成(齊高祖)執政而後建立齊朝,他受到賞識,逐漸顯達。後又依附蕭衍,在梁朝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封醴陵伯。史傳稱其晚年才思減退,當由富貴尊榮之後,創作缺乏激情所致。現存詩文,基本上也都是在宋、齊時所作。有《江文通集》。
江淹的詩以善於模擬著稱。其文集中標明模仿前人的,就有《效阮公詩十五首》、《學魏文帝》、《雜體三十首》等。《雜體三十首》的用意,據詩前自序,是反對某些詩人固守一格的態度,試圖透過學習漢魏以來眾多名家的風格,追蹤五言詩的源流,達到廣採博取的目的。其中大多數,從內容、篇制、用辭等多方面看,也確實能夠酷肖前人唇吻。尤其是擬曹丕、曹植、王粲、劉楨、阮籍的幾篇幾乎可以亂真。由此可見作者在體會、鑽研前人的作品上花費了很大精力。
但模擬終究不能代替創造。並且,由於性格、經歷、趣味的限制,一個作家要兼擅各種不同的風格畢竟是困難的。江淹的模擬詩雖然也有學得蒼涼厚重的,然非其本色。他寫自己生活的作品,無論寫景、抒情,都少有深刻、雄壯的筆力,而喜歡參用楚辭、古詩中的語彙,寫種種迷惘的、不很確定的傷感,以清麗幽怨見長。劉熙載《藝概》說:“江文通詩,有淒涼日暮不可如何之意。”體會較為準確。
吳江泛丘墟,饒桂復多楓。水夕潮波黑,日暮精氣紅。
路長寒光盡,鳥鳴秋草窮。瑤水雖未合,珠霜竊過中。
坐識物序晏,臥視歲陰空。一傷千里極,獨望淮海風。
遠心何所類,雲邊有徵鴻。(《赤亭渚》)
此詩寫客遊中歲暮的悲哀,但不只是簡單的思鄉之情,還滲透著人生無所著落,不知何往的迷惘。這詩在江淹作品中,已經算意境闊大的了。
江淹又是南朝著名的賦家,他的文學聲譽,主要還是得之《恨賦》和《別賦》這兩篇名作。二賦的寫作,與江淹早年的遭遇有極大關係。但他在這裡並沒有直接抒寫自己具體生活經歷中的感情,而是從自身的體驗推衍開來,將憾恨與別離視為人類的普遍遭遇,再透過一一舉例或分門別類的方法具體描摹,充滿了悲傷的情調,容易觸發讀者的同感。尤其是作者善於用精麗的語言、移情的筆法,描繪出各種特定場合中的環境氣氛,襯托各類人物的憾恨之情、離別之悲,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其中《別賦》尤為出色。因為“恨”的內容太廣泛,無法在一篇短
《中國文學史錢穆讀後感》 第4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