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21部分 (第1/4頁)

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叛徒,再來收拾你們也一樣!”

“呵呵……到那時京都還是我們的,公方若是順從我三好家一切好說,若是不從也不介意讓他去坂本繼續避難。”兄弟倆對視一眼,同時露出燦爛的笑容。

吉良家即將離開的謠言越傳越廣,尤其當吉良家上下都在忙碌著軍役分割的時候,基本已經可以確認此事**不離十了,而在兩郡之內誰留下來誰要帶走成為新的話題,三河武士雖然對近江的風土戀戀不捨,但還是選擇堅決支援吉良義時的決斷,近江國人的態度就變的很有趣,高島郡的國人大部分都不願意離開,其中高島七頭無一例外的表示願意為吉良家堅守領地的決議。

滋賀郡的國人大部分不願意走,只有一小部分願意繼續追隨吉良家,因為留守的武士也仍能保有原有的待遇不變,這樣一來就沒誰願意跟著跑到苦寒的越後去發展了,當然有人不願意走,自然也有願意跟隨的,比如宮部繼潤就十分看好吉良家,明確表示願意追隨。

最後的統計很快出來,近江的武士只有三百多人願意跟隨,這樣一來也讓吉良義時鬆口氣,武士少一點他就可以多抽一些足輕填補,畢竟近江的備隊也是真金白銀訓練出來的,不帶走其中的精銳可就虧了。(未完待續。。)

ps: 無論古今中外,君臣之間既有恩義也有情分,傷了情分可就難以挽回了。

第229章 揚帆起航

山本時幸主導近江備隊改組,願意離開的重新編在一起,最後統計出來常備足輕只有一千三百人願意追隨吉良家,留下來的佔據絕大部分,這樣算起來整個下向的吉良軍就減員到四千三百人,無論是對比幾個月前的九千精銳,還是現在的一萬兩千大軍,都要少出一大半。

對於不願意走的武士也不再強求,留守近江的武裝越多他也越安心,下向越後到底是禍是福誰也不清楚,萬一在越後混的灰頭土臉,只要近江的兩郡不失他也能有個退路,重新編練的四支備隊依然沿用高島、坂本、堅田、大津的名稱,每支備隊定額一千五百人,另外還有兩千同心眾負責領內守備及治安管理。

然後吉良義時宣佈留守坂本的奉行機構,確定將松井正之調入坂本擔任勘定奉行,大館晴忠、蜷川親長、柳沢元政等人留下繼續擔任原職位不動,並宣佈他們的年俸將按照每兩年遞增一成基礎增加,一應方略繼續推行,有新的訊息將會著人傳遞。

中條時秀擔任坂本城代、大河內國綱擔任宇佐山城代、菅沼定直擔任堅田城代、一色直高擔任清水山城城代,四人也憑藉城代晉升侍大將,年俸一百五十貫永樂錢,六千名近江的備隊由中條時秀與幾名城代一同統領,服部正清將作為吉良家忍軍的留守役,這個安排也得到近江武士的理解,只有這麼安排才能保證吉良家對領內的控制力。

同時宣佈將同心整編,兩千同心眾要在農閒時。組織兩千名成年男子輪換進行不低於兩個月的軍事訓練。訓練的時間分為每年五月、十月兩個月進行。在訓練期間提供糧食,最大限度保持軍事威懾力。

其實每年兩千人進行兩個月的訓練也花不了多少時間,主要目的是讓町民們熟悉武器裝備使用,正確的戰鬥方式以及在戰鬥時基本的戰術運用,主要演練目標是籠城戰與反擊戰,地點也是在領內的幾座城市和町內。

同時對滋賀、高島兩郡城下町內進行城市改造,城下庭外豎起土石結構敷以三合土的石塀,並著同心警固眾進行巡邏。進入戰時他們將負擔守土防衛之重責,這已經具備中國式城池的基本標準。

同時對吉良水軍進行改組,琵琶湖水軍,澱川水軍主力繼續保留近畿治理內河水路,琵琶湖與澱川的控制權是吉良家的王牌,吉良水軍主力一分為二,水軍大將由澱川光長擔任,九鬼重隆追隨吉良家越後下向。

接著琵琶屋,錢屋,三合屋生意依舊保持。銅屋及蘇我一族跟隨吉良義時前往越後,當然依附銅屋的兩千人也要跟隨遷徙。吉良家招募的工匠基本被打包全部拉走,國友善兵衛也被說服,由他的嫡子國友與左衛門帶著十幾名鐵炮工匠隨同越後下向。

同時三個屋號也將著手第一時間在越後直江津建立分號,先期部署在十二月中旬就開始行動,這次下向需要走的人太多,算上三河備與近江備的家眷,以及各類工匠、手工藝者、醫師及其家眷竟然有兩萬人口移居越後。

這麼大的人流移動也讓一直呆在坂本的長尾景虎感嘆不已,能一次增加兩萬人口這對越後是一個大大的利好訊息,長尾景虎也不禁感嘆吉良家的大手筆,整個越後把山民也算上

《武家坡最好聽的唱段》 第12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