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1/4頁)
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然魏國的短命的根本原因,倒不在於說是因為曹丕那個時候得意忘形了一把,這個如果算原因的話也只能算一個次要原因。那麼根本的原因是制度,是什麼呢?就是曹丕在稱帝之前實行“九品中正制”。這個九品中正制的制度說起來很複雜,我簡單地說,把它簡單化一點,什麼意思?就是做官的人世代為官。就是你如果是做官的,你的兒子也做官,你的孫子也做官,只要你祖上是做官的,你總歸有官做;而從來沒有做過官的人就很難做到官,這個就叫做九品中正制。那麼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是和他的父親曹操實行的“唯才是舉”這個人事政策是相反的,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是爭取士族的支援。那麼那個時候東漢末年已經形成士族,你像袁紹、楊修這些家庭都是世世代代為官的,它是一個政治勢力。為了爭取這些政治勢力的支援,曹丕實行了九品中正制。
最後他的政權落到誰手上呢?落到了一個世世代代就是士族的司馬家族的手上。這叫做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所以歸根結底說到興亡還是一個制度問題。但是我們現在沒有時間來細說這些事。我們現在要回過頭去看一看孫權和劉備,在赤壁之戰的時候,孫、劉兩家結成聯盟打敗了曹操,那麼戰後如何呢?戰後孫權和劉備還能夠繼續組成鞏固的聯盟嗎?赤壁之戰以後,孫權和劉備他們又都做了些什麼事兒呢?請看下集——乘虛而入。 5
第三十一講 乘虛而入
4
赤壁之戰後,曹操、劉備、孫權三大集團基本形成了鼎足而立的局面,為了擴充實力,三大集團都把目光盯上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地——益州。在這場爭奪中,劉備集團實力最弱,為什麼在爭奪中最終勝出了呢?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品三國之——乘虛而入。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以後,曹操和劉備、孫權逐漸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為了擴充實力,三大集團都對益州虎視眈眈。益州是東漢十三州當中最大的州之一,土地肥沃,人口眾多,而且益州的擁有者劉璋生性柔弱,缺乏謀略。而此時的曹操基本上統一了中國北方,實力強大;孫權依靠父兄留下的基業,也稱雄江東;只有劉備,這時的實力最弱小。那麼,在三大集團對益州的爭奪中,劉備為什麼最終得到了益州呢?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品三國之“乘虛而入”。
易中天:
赤壁之戰以後,曹操、孫權、劉備三家三分了荊州。荊州七個郡,曹操據有南陽郡和南郡的襄陽;孫權呢,據有江夏郡和南郡的江陵;劉備呢,趁著孫權派周瑜去攻打江陵的時候,奪取了荊州南方的四郡,就是長沙、貴陽、零陵、武陵。這樣可以說就是三家三分荊州,一個在北,一個在東,一個在南,這個時候他們的情況是誰也吃不掉誰,於是大家都來打益州的主意。
益州也是東漢十三個州當中最大的一個州之一,益州的範圍大概相當於現在的重慶、四川,還包括雲南、貴州的一部分和陝西的一部分就是漢中,地方大人口多,沃野千里,天府之國,是一塊肥肉。而益州的這個主人劉璋,相比較而言,這個能力是比較差的,他守不住,所以曹操、孫權、劉備這三隻虎就都盯住了益州這隻羊。爭奪的結果是什麼呢?眾所周知,劉備得手,劉備不但得到了益州的蜀郡,後來還得到了益州的漢中。而當時的情況,曹、劉、孫三家應該說論力量劉備是最弱的,為什麼一個最弱的最後成功了,而兩個相對比較強的都沒有拿到益州呢?有四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孫權困難。我們知道孫權的根據地是在江東,孫權要取益州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走旱路,也就是走北路,這要透過曹操的防地,這是不可能的,曹操怎麼會讓他過去呢;第二條是走水路,也就是走南路,順江西進,這要透過劉備的地盤,劉備也不同意,所以孫權是很困難的。
但是按照魯肅當年給孫權規劃的東吳版的“隆中對”的規劃,孫權是要拿下荊州,進而拿下益州,然後和曹操劃江而治,益州還是必須拿的,怎麼辦呢?孫權就想出一個主意來,就向劉備提出來說聯合取蜀,就是我們孫劉兩家還組成聯軍,去把這個劉璋幹掉,把蜀郡拿下來。孫權向劉備提出這樣一個建議,劉備手下人都表示同意,說可以啊,因為孫權不可能越過我們去攻打劉璋,那麼我們兩家去打劉璋,打下來蜀就是我們的了。但是有一個叫殷觀的人他不同意,他說不行,我們如果和孫權聯合打劉璋,肯定是我們的部隊在前面,孫權的部隊在後面;然後如果劉璋打不下來,前面有劉璋的軍隊堵著,後面有孫權的軍隊堵著,
《品三國悟人生智慧》 第4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