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頁)
人生幾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則天左右支招,慘淡經營,她的王朝也僅僅存在了15年。推翻周朝的是她的子女和大臣們。他們為武則天安排了一年苦悶的“太上皇生活”和褒貶不一的評價。
()免費電子書下載
英雄的暮年,往往讓人更容易看清楚英雄本色,折射出英雄的畢生奮鬥軌跡。705年,武則天改年號為“神龍”。這一年就被稱為神龍元年。也就在這一年,暮年武則天以非常方式被迫離開了權力競技場。後人稱其中的變故為“神龍政變”。
在李唐皇室看來,15年的武周曆史並不是一段拿得上臺面的歷史。歷代李唐朝廷對此避諱至極,絕口不談,彷彿從690年到705年的歷史是一片空白。因此原始典籍中留給我們的有關神龍政變的資料非常少,為我們還原神龍政變設定了重重障礙。以《舊唐書》為例,《武則天本紀》對於這次政變的描寫大而空:“神龍元年春正月……癸亥,麟臺監張易之與弟司僕卿昌宗反,皇太子率左右羽林軍桓彥範、敬暉等,以羽林兵入禁中誅之。甲辰,皇太子監國,總統萬機,大赦天下。是日,上傳皇帝位於皇太子,徙居上陽宮。戊申,皇帝上尊號曰則天大聖皇帝。”這段記載以白描手法講述了皇太子李顯率領羽林軍官兵衝入禁宮誅殺佞臣張易之、張昌宗的事。李顯趁機攝取政權,武則天傳位給他。彷彿這是皇太子李顯為母親武則天做了一件好事,獲得了母親給予天下的獎賞。
而《唐中宗李顯本紀》的記載則透露了更多的資訊:“時張易之與弟昌宗潛圖逆亂。神龍元年正月,鳳閣侍郎張柬之、鸞臺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等定策率羽林兵誅易之、昌宗,迎皇太子監國,總司庶政。大赦天下。鳳閣侍郎韋承慶、正諫大夫房融、司禮卿崔神慶等下獄。甲辰,命地官侍郎樊忱往京師告廟陵。司刑少卿兼相王府司馬袁恕己為鳳閣鸞臺平章事……乙巳,則天傳位於皇太子。丙午,即皇帝位於通天宮,大赦天下,唯易之黨與不在原限。”李顯的傳記相當程度上是與武則天的傳記相矛盾的。在李顯的傳記中,誅殺張易之、張昌宗的主謀並不是皇太子李顯。李顯只是被動參與者。桓彥範、敬暉、崔玄暐、張柬之、袁恕己等五位重臣策劃了殺奸臣逼宮的行動。李顯被他們推舉為新皇帝。
《舊唐書·列傳第四十一》是桓彥範、敬暉、崔玄暐、張柬之、袁恕己五個人的合傳。《敬暉傳》寫傳主“神龍元年,轉右羽林將軍。以誅張易之、昌宗功,加金紫光祿大夫,擢拜侍中,賜爵平陽郡公,食實封五百戶。尋進封齊國公。”這篇傳記只說傳主有誅殺張易之、張昌宗的功勞,對過程毫不涉及。《袁恕己傳》則說:“敬暉等將誅張易之兄弟,恕己預其謀議,又從相王統率南衙兵仗,以備非常。”這句話有兩條訊息:一是袁恕己參與了誅殺奸臣的謀劃活動;二是袁恕己隨從另外一個重要人物相王李旦(武則天的兒子、李顯的弟弟)率領南衙軍隊參與了政變。《崔玄暐傳》也只簡單地說:“尋以預誅張易之功,擢拜中書令,封博陵郡公。”崔玄暐有誅賊擁立之功,卻不提為什麼有這樣的功勞。《桓彥範傳》是五個人傳記中,也是《舊唐書》所有章節中對神龍政變描述最為詳細具體的。我們就根據他的傳記,再聯絡其他的枝節內容,儘可能地還原整個的重要政變。
繼承人風波(2)
二
698年,武則天身體狀況越來越差。群臣奏請武則天召廬陵王李顯回京。
如此平淡的表述可能無法表現當時的緊張與複雜。被貶放的李顯的回京問題涉及王朝政治的核心問題。問題的來源在於皇帝武則天的性別。武則天是女皇,百年之後皇位是傳給自己的兒子、李姓的李顯或李旦,還是傳給同姓的侄子武三思等人呢?在西歐政治上,這可能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在封建禮法觀念根深蒂固的中國,這是有關國體國運的根本問題。皇帝姓氏的變更意味著王朝的更替。武則天姓武,由武三思等人繼承權力意味著武周王朝的延續。如果由李顯繼承皇位,則意味著武周王朝的結束,李唐王朝的復辟。
現在大臣們群起請求召回貶放廬陵的李顯,集體亮出觀點,是對武則天政權無聲而釜底抽薪的反抗。
武則天花費了比其他帝王要重得多的代價才攀登上權力的頂峰,異常珍惜手中的權力。自從登上帝位之後,她就一直思考著繼承人的問題。到了晚年後,武則天更是時刻沒有忘記這個隱患。內心深處,李家和武家難以取捨。躍躍欲試的武三思等人是自己的同姓後代;李顯、李旦兩個兒子憨厚老實,為人謹慎,而且都做過皇帝。大臣
《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宮變》 第1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