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大蛀蟲 (第1/2頁)
王遮風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兩江之地,指的是大周南方,淮河與平江流域境內的兩路十三府。
因為淮河在平江上游匯入被稱為“南河”通天河,所以淮河流域一路便取名“上淮路”。
至於平江流域之內多河系通渠,更有一千兩百里通渠的大運河南方終點,連通了南方最為繁華的絲鹽商貿重鎮,所以平江流域不以平江為名,而是以商貿最為集中的江陵地區命名,稱作“江陵路”。
江州縣在淮西府,歸上淮路管轄。
林安受封“兩江督撫”,算起來,江州縣便算是他的治下。
而且大運河過江州縣,江州縣本身又有“八府通渠”的說法,幾乎連通了整個上淮路與江陵路。
從南方往北方,經過運河流轉,運送的絲綢、食鹽、茶葉,乃至於瓷器等等商貿物資,有超過六成都要從江州縣過。
可以說,林安以兩江督撫的身份前往兩江之地,梳治河道,最重要的地點之一便在江州。
現在江安伯薛貴幹出這樣的事情來,估摸著江州縣上下都已經被他吃透。
甚至很有可能,薛貴在江州縣,已經成為了實際上的土皇帝。
要是沒有這一件事,待到翻過這個年,春月將到之時,林安前往兩江,很有可能會私底下先找薛貴聊聊。
畢竟作為江安伯,封地在江安縣,薛貴應該對兩江之地的河道通渠情況較為熟悉,哪些地方的水患較為嚴重,需要先下手治理,那些地方相對情況要好一些,可以延後處置的,他肯定更加清楚。
但眼下出了這件事,薛貴這個人顯然就不能再信。
往嚴重一點說,薛貴到時候不僅不會是林安的助力,反而可能成為他的掣肘。
此時林安已經在心底盤算,要不要趁著這個機會,先把薛貴拿下,肅清他在江安縣的黨羽,然後全部換成自己人,也好提前替自己摸清楚那邊的情況,做好準備工作。
于謙瞧著他說完之後,林安便面色凝重,也不開口表態,心底忍不住一涼。
江安伯薛貴早年跟隨太祖皇帝起事,據說與太祖皇帝關係十分親近,甚至還差點攀上皇親。
先仁聖太子林文泰十幾年來多次巡視南方,幾乎每一次都會約見江安伯薛貴。
所以雖然薛貴告老歸鄉,回了江安縣,已經多年不在朝堂之上。
但是他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卻依舊很大,甚至有很多傳言說,薛貴手握太祖皇帝欽賜免死金牌,在江安縣,淮西府,甚至是整個上淮路,他都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想要扳倒這樣一個權勢滔天,功勳卓著的人物談何容易。
就連林安身為太孫,又是“安南王”,聽到涉及江安伯的事,也難以抉擇。
深深的嘆息了一聲,于謙忍不住道:“有勞殿下費心,其實草民心中也清楚,江安伯薛貴身份尊崇,僅以草民等之力,怕是難以撼動。”
“今日能面見殿下,受殿下恩情,已是草民莫大榮幸,不該再有奢望。”
林安心底還在想如何處置薛貴這件事,冷不丁的聽見於謙的話,愣了一下。
抬眼看到于謙臉上近乎絕望的神情,他才猛然反應過來。
接著便開口道:“於先生誤會了,本王對江安伯並沒有半點偏袒之心,至於忌憚他的地位,就更是無稽之談。”
“我大周與百姓共天下,以律法治天下,天子犯法尚且與庶民同罪,更何況區區一個江安伯。”
“只是此事事關重大,當下還僅有於先生你一家之言,暫無確鑿證據可以定薛貴之罪,所以本王心中也還需要思索,如何能查證實據,再向皇上稟報,好按大周理律除此惡賊,以慰無辜受害之人的在天之靈。”
于謙聽見林安這話,眼中頓時亮起希望的光芒,忙道:“殿下所言當真?”
“本王既然說得出,自然是做得到!”林安斷然說到。
于謙聞言又遲疑了一下,跟著才道:“若是草民手上有實證,殿下可否能保證,先制住薛貴,好解救那些被他抓去,困在伯府當中的無辜之人?”
“哦?有何實證?只要於先生你拿得出來,本王這就親自進宮呈給皇上!”
林安眼前一亮,他沒想到,于謙手上還有證據。
畢竟告的是大周功勳卓著的伯爵,在朝堂上有干係很大。
光靠于謙一個人的一面之詞,林安甚至都不能向太祖皇帝稟報,要查,要下手,也只能自己私下先試試。
可是要是于謙手上有確鑿的整局,那就不
《大周第一贅婿》 第八十六章 大蛀蟲(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