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1/4頁)
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黃興一看,也是點頭說道:“這衣服穿在你身上沉著老練,穩重大方,用你的名字命名確實恰當。想不到這李光華還有這點心思,難得。”邊拿了寫有自己名字的衣服邊穿邊說道:“我矮胖,只怕穿出來不如你們好看。”等穿上一看,效果竟也是不差。
黃興一邊笑一邊將胡漢民與黃明堂等人的衣服分發給他們,在場有些沒分到衣服的同盟會中人有的尷尬,有的卻懷恨在心,這倒是李秉衡始料未及的。
謝持當眾說道:“這李光華就是個譁眾取寵的角色,正事不做,整日把心思花在這些娘們做的事上。”
孫先生沉聲道:“不可,光華向來不得罪人,你卻為何揪住不放?”
在場有不少華人子弟與之前跟李秉衡相識的紛紛氣憤不已,有幾人朝著謝持開罵。最近不少人對李秉衡背後議論不斷,認同李秉衡的跟這些人矛盾重重,如今見到謝持口不留情,早就忍耐不住。
黃興見到一件衣服也能生出事來,開口罵道:“全都閉上你們的嘴。還有你,同志間的意見可以表達可以協商解決,為什麼一定要惡意中傷?我與孫先生意見多多,爭論多多,也沒像你們一樣。”
在場有衣服的都穿在身上,純毛呢的料子,竟是平添了不少威嚴,看得人眼前一亮,交口稱讚起來,紛紛說著要照樣子也去做上一套。
孫先生立刻明白了李秉衡的用意,笑著說道:“那就去電光華,讓他再做上一批,要免費。我們麼就給他打打廣告,做做活動的衣架子。吸引的人去買了他的衣服,也有我們的功勞。”
胡漢民看了他一眼,默不作聲。
黃興卻也是一陣大笑,說道:“不錯不錯,就這麼定了。”
李秉衡身上也穿著安親自給他做的中山裝,做工更加精良,走到哪都引起了轟動。也許是名人效應,他剛在坤甸走了兩圈,城裡的大小成衣鋪就不斷有人去詢問是否有同樣的衣服。這次安也跟了一起過來,因為李秉衡想到不僅是中山裝與軍裝,還有復興公司數十萬工人的工作服也是個大數目。索性這次一次全部解決,由安支援設計,併成立時裝公司與成衣工廠。既可以安排工人家屬的工作,又可以提前帶動起南洋的服裝產業。將來歐戰各種衣服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這次他特意回來參與研發服裝機械,與秋瑾同來的留美學生方伯濤之前研究過這方面的機械,特意讓他當自己的助手。
打版與制樣都交給安的時裝公司,成衣工廠則負責大批次的製作衣服。
後世的製衣機械並不複雜,主要有檢針機、斷布機、轉印機、粘合機、分線機等,另外還有電剪、燙鬥、衣車等。這些都是小型機械,設計幾個種類就能大批次生產。
正與方伯濤兩人忙得不亦樂乎之際,紡織機械公司那邊傳來了一個好訊息,經過五個多月的緊張研發,繅絲車間與絲織車間的裝置開發完畢,並且已經在試產車間試生產成功,目前正在觀察執行狀況。繅絲車間單條生產線眼下正常運轉後一日可出白廠絲一擔半,只一日又半日,便可出絲兩擔半為一件,約60公斤,供絲織廠生產。如此產量讓眾人咂舌不已,光一條生產線一月已有五十擔的出產,要知道去年外國人統計的生絲產量全國不過十三萬擔多。如今光一條生產線已有一年優等的白廠絲600擔出產,況且接下來還有更先進的自動裝置在研製,產量可比眼前的多上三四倍。
一直在坤甸跟蹤研發進度的張家人電報發到上海後,張靜江與龐青城等人都大為振奮,如此一來最關鍵的是繅絲廠建起來成本低,裝置比洋機器便宜,生產時能源、人力、原料成本也低。哪怕綜合稅收、厘金等,成本仍然比洋生絲低,可以與洋人一較高下。
絲織生產線則生織與熟織都可以,只要換上不同的工藝,在織造時調整裝置,也就是說高階低段的絲都可以織。並且織造技術高,各種花色都可以織,質量也好。成本又有優勢,工藝上與質量上都能勝過洋產品。
李秉衡立即分出一半的人員前往上海開辦分廠,就近為江浙的繅絲廠與絲織廠提供機械。而開發人員則繼續開發棉紡等其他輕紡裝置。
在他的心目中,國內的輕紡行業發展分為三塊。首先就是在兩年內在徹底淘汰原來落後產能的同時將國內的年生絲產量提高到二十萬擔,在坤甸化工基地的秘密研究所正在由俞同奎帶領開發尼龍與氨綸,一旦國內生絲產量基本能完全佔據國內市場,立即大量生產人造絲。日本的生絲大部分是供應到美國製成絲織品與絲襪,一旦人造絲出現,甚至是包芯絲制襪,那麼日本的
《龍起蒼梧濟塵世下句》 第4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