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生活散記·我常記起的四種聲音——流水聲 汽笛聲 警報聲 避讓聲 (第1/2頁)
yhmyzs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宜春生活散記·我常記起的四種聲音——流水聲汽笛聲警報聲避讓聲 易中生 我生長在一個可以稱得上江南水鄉的村子,不說別的,有一條小江就從村子中間流過。人們用水全部依靠這小江,起碼沒有聽說過有水井一說,更不要說自來水了。當然這水平緩,也談不上有多大波浪,更不要說發出聲音,但就是在這樣的平靜之中,硬是能聽到嚯嚯的流水聲。 這流水聲來自一公里之外。也就是這流過村子的小江並不是完全自然流入,而是在上游約一公里處有一座攔水的陂,用它阻斷水直往下流,提高水位,這樣大部分水就自然沿著人工開鑿的小江流過村子。這陂就像是攔河壩,但沒有溢洪道,水滿了,就從這陂面流過,我估算,一年大概有半年時間這陂面有水流下,本來這很自然的事情,但它卻成了當年預測天氣的一個機關。 每當夜深人靜,或凌晨,沒有人聲的嘈雜,更沒有車輛的喧囂,靜得幾乎能聽到自己的心跳的狀態下,能聽到的就是這陂面上流下的水聲。聲音越響,就預示著這一天是一個大晴天。這既是前輩的經驗之談,也是自己多聽幾次之後的驗證。如果某個清晨聽不到這聲音,或者聲音渾濁,那這天就是不下雨,也不可能是大晴天。 當時在村子裡生活的時候,我還小,本來是嗜睡的時候,但總會有意無意地聽這聲音,也沒有多少浪漫的心情,只是想著要不要戴斗笠去上學,如此而已。 後到省城上大學,住在鐵路邊上,離鐵路估計不到一百米,而且前面沒有多少遮攔,門口窗戶都對著鐵路,說與鐵路為鄰一點都沒錯。 本來在這之前,我一直生活在鄉村,我們這裡儘管不能說是平原開闊地帶,但也不是山區,最多算丘陵。離省城也就是百多公里,可我從來沒有見過火車,當然也沒有坐過火車,就是到現在在縣域內還沒有一個火車客運站。可話說回來,沒吃過豬肉,總看過豬跑。在當時為數不多的電影裡,這奔騰的火車還是見過的,那呼嘯而過的汽笛聲甚是嘹亮,但畢竟不是現實中的。 在這鐵路邊住下後,起碼有一個月沒有一個晚上睡過安穩覺,不是火車經過的轟隆聲,而是時不時的汽笛聲。本來在早年這裡應該是郊區,但到我們去省城的時候,這裡幾乎是城中心了,靠城中心的省管理機構也就是兩三里路,而以省名命名的大學還真在郊區,記得這學校四周還是農田。所以這鐵路在我們住的地方經過也就不奇怪了。 問題是這裡還有一個編組場,也就是各地到省城站的貨運火車的車廂很多要到這裡重新編組而發往各自不同的地方。這樣一來,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車廂之間的撞擊聲幾乎沒有停頓,還有就是始終如一的幾公里之外都可以聽到的汽笛聲,有事沒事地鳴起,白天還好,一是有其他嘈雜聲音陪伴,二是人們也不是很專注。而一旦到晚上,就特別刺耳,特別是半夜,可以從睡夢中驚醒,儘管當時年輕,但醒了之後很難入睡。這樣折騰了一段時間後,也就慢慢適應了。 已經多年沒有去省城了,估摸這編組場應該搬走了,這樣的轟隆聲汽笛聲實在不適合在人眾密集的地方存在。畢竟生產生活有的很難調和。 後來參加工作,本來我從事的職業與消防沒有必然聯絡,可我上班的單位與消防隊只是一牆之隔,作為軍事管理的單位,門口總有兵士站崗,裡面是怎樣的情形,不要說我,就是在這周邊的也沒有幾個人進去過。但它的存在是確確實實的,最突出的就是時不時的警報聲。 開始時候還真不習慣,一聽到警報聲,馬上就聯想到有地方燒房子了。但多了幾次後,發現沒有人傳燒房子的事,就是大會小會甚至任何宣傳工具上也沒說這事,後來也就平靜多了。 早前聽到這警報聲是還在田地裡勞動的時候,一年也可能有一兩次這消防車從身邊的公路上呼嘯而過,過兩天總可以聽到哪裡房子燒了的訊息。實際上也不奇怪,當時農村的房子幾乎都是外磚內木結構,特別是百年老屋,房間與廚房就是一方板壁隔開。稍有不慎,灶口的火星把柴草點著,隆隆黑煙就往上冒,這樣的情況出現,就只聽到從內跑出的人,大叫火燒屋了,接著只有過年能擂響的大鼓也被人胡亂用木柴之類打得咚咚作響,在遠處勞動的勞動力聽到鼓聲看到冒起的黑煙,不顧一切地趕往出事的地方,挑水桶的挑水桶,拿臉盆的拿臉盆,沒有人躲在後面,也沒有人想著去搶東西,只是一心想早點把火撲滅。很多時候等消防車到場,火差不多滅完了。當時只有大隊才有電話,再縣城到我們那鄉下最快沒半小時到不了。所以多是靠自己。 現在好多了,老屋已經拆得差不多了,基本上是單家獨棟,都是鋼筋水泥加磚頭,就是有火源也不容易燒著,所以民房這一塊很少與消防關聯。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
《石室祥雲網校登入》 宜春生活散記·我常記起的四種聲音——流水聲 汽笛聲 警報聲 避讓聲(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