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五十四章 大防山之戰(1) (第1/3頁)

龍吟森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些奇怪的是,大隊中央一位將領模樣的漢子卻有些漠然地看著這一切。

這漢子身材不高,卻甚為矯健有力,年約四十山下,國字臉,高鼻樑,眼眶略有些往裡陷,與其他將領不同,他留著一把烏油油的長鬚。

高模翰,契丹西南面招討使(祥穩),契丹軍中少有的極受耶律德光信重的非契丹族將領,後套到媯州一帶都是他的管轄範圍。

他原來是渤海國貴族,渤海國被契丹滅國之後便投降了契丹。

以前的渤海國雖以靺鞨族為主,但裡面部族眾多,漢人、契丹人、室韋人、高麗人、奚人,不一而足。

高模翰的祖母是契丹人,母親是高麗人,外祖母是室韋人,他一個人身上就有四種血統。

但他堅持認為自己是漢人,日常出行打扮也是漢人打扮,出戰時最多在頭盔兩側加兩條羊毛編制的球節。

雖然自認為是漢人,但他對中原的漢人卻不屑一顧,時常以渤海漢人自居。投降契丹之後為耶律德光東征西討立下了汗馬功勞,為的也是在偌大的契丹國建立他渤海高氏的殊榮。

緊挨著站在他身邊的則是一位明顯契丹將領打扮的人,瘦瘦高高的,年紀比高模翰大一些,上唇一抹短鬚,看著眼前這一幕卻意興盎然。

述律金,回鶻述律部驍將,不過自述律平嫁給耶律阿保機後,述律部就以契丹的部族自稱了。目前他統領著四千契丹騎兵,其中有兩千述律部的回鶻兵,兩千皮室軍,南下萬人大軍的副統領。

兩人身後還有三人。

高彥均,三十多歲,高模翰堂弟,統領著三千“渤海都”,全部由投降契丹的渤海國士兵組成,渤海都的戰力在契丹國僅次於皮室軍(不過高模翰卻並不同意),高彥均則是渤海都的第一勇將。

勿哲斤,奚人將領,三十多歲,統領著兩千奚兵。

帖木兒,室韋將領,二十多歲,統領著兩千室韋軍。

這就是所謂的“一萬契丹鐵騎了”,內中真正屬於契丹部族的只有四千人,再嚴格一些,就只有兩千人了。

高模翰卻信心十足,就是這個架構,他幫耶律德光東征西討,東到高麗,北到瀚海(貝加爾湖),西至河套,南到幽州,打擊叛軍,收服異族,基本上是勝多敗少,對於騎兵缺乏的區區河北道漢軍,他還沒有放在眼裡。

不過他心裡也在暗罵趙德均,你早不來晚不來,偏偏在最熱的五六月份乞援,而耶律德光又偏偏答應了,在這麼熱的天氣出兵,這不是要命嘛。

不過耶律德光的命令他又不得不遵從,在接收媯州後,他留下五千兵馬鎮守,帶著一萬一千大軍,一千牧民,一萬五千匹戰馬(述律金的部隊是一人雙騎),幾萬頭牛羊,祭祀過後就南下了。

大軍出懷戎徑直向東,越過居庸關後,帶上帶路的幽州將領,為照顧隨行的牛羊,貼著西山一路南下,在威州大防山附近碰到了一小股騎軍。

“承天軍!”,隨行的幽州軍官一眼便看出來了。

土黃色的夏季軍服,裁剪得比尋常後唐官軍短得多,在這普遍偏長的官軍服飾中分外扎眼。

來的正是向幽州進發的姚猛分隊的偵騎,他們陡然見到這麼多的騎兵,還都是胡騎,也不禁吃了一驚,略略觀察了一下後便趕緊離開了。

大防山是從飛狐道出來之後幽州平原上矗立著的一座中等規模的大山,山高約八百米,山體東西兩側都是平原,面向東邊有一處山坳,山坳裡綠草茵茵,有一條小溪正好從山上流下來穿過山坳流向東邊的大平原。

山坳裡一支騎兵正在歇息,正是姚猛、歐陽浩率領的去幽州準備“示敵以弱”的那一支。

姚猛皺著眉頭聽完偵騎的彙報,按那偵騎的說法,至少有上萬騎向大防山開過來,還都是胡騎,這必定是南下支援趙德均的契丹大軍。

“老姚,是撤退還是繼續去幽州,必須儘快拿主意了,否則……”,一邊的歐陽浩也一改往日的輕鬆模樣,神色異常嚴峻。

“你的意見呢?”,姚猛反問道。

“敵勢大,應儘快撤離”,歐陽浩斬釘截鐵地說。

“那二郎的交代?”,姚猛有些不甘。

“我等先找一處隱蔽所在,等敵騎大軍過去之後,在後邊騷擾他的後軍”,歐陽浩說。

“不行!敵騎上萬,就是分出一半快速南下對二郎那邊也是一個莫大的威脅”,姚猛搖搖頭。

“那你的意思?”

“這大防山方圓也有也有幾十裡

《漠唐免費小說》 第五十四章 大防山之戰(1)(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