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九十二章 信報 (第1/3頁)

龍吟森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五月份,雲州節度使府。

李晟基正在和節度使府的幾個人說話,他今年三十歲了,上唇、下頜的短鬚越發濃密,長期久居上位,不知不覺地,也越發顯得威嚴,其實他自己卻不想這樣。

搬到雲州後,李晟基麾下九都步軍,加上惲懷楚的一千五百、郭威的三千新兵,以及嶽軍候以前在朔州尚未練成的一千五百新兵,就有六千新兵了,到雲州後,發現節度判官吳巒帶領的三千大同兵也頗為精悍,吳巒本人也頗有才華,不禁飽讀詩書,還頗知兵事,便將吳巒和三千步軍全部留下來了。

這樣一來,他手下的新兵就有九千人了,尚未算留在朔州偏關、蔚州橫野軍、清塞軍、天成軍的四千多人。

李晟基將九千新兵編成六個都,加上原來的到九個都,一共十五個都,共兩萬兩千五百人,他又在偏關、橫野軍、清塞軍、天成軍中選拔了兩千人,全部撥入李繼基的強弩都,使強弩都達到五千人之巨。

偏關、橫野軍、清塞軍、天成軍剩餘計程車兵在得到一筆遣散費後全部放回故里,或務農,或務工。

十五個都的兵種也進行了調整,每都三百弓箭手全部轉成騎兵,空出來的三百人增加兩百弩手,一百長槍手,刀盾都裡的五十大盾兵也增加為一百人。

經過反覆試製後,佑國軍的蹶張弩現在已經全部統一了重量、尺寸,並裝瞭望山,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不斷調整望山的位置,終於可以進行瞄準訓練了,雖然精度比弓箭還差一些,但由於由於弩兵好練,李晟基就大規模裝配士兵。

改進後的蹶張弩改名為破軍弩。

騎兵方面,原有姚猛四百黑甲騎,契必信、單廷貴各五百輕騎,薛矩八百輕騎,共計兩千二百騎,高彥均、高彥平、韓令昌歸降後,又多了一千九百騎,加起來有四千一百騎。

弓箭都的兩千七百弓箭手轉為騎兵後,李晟基全部按照黑甲騎的編制進行訓練,契必信、呼延贇的一千輕騎也按照黑甲騎訓練,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訓練終於成軍了,一色的騎槍、弓箭、標槍,騎士與馬匹全部是鐵甲,這樣一來,李晟基終於擁有了一支賬面上可媲美契丹狼牙都、渤海都,定難鐵鷂子的重灌騎兵,總計四千一百騎人,至於實戰效果如何,李晟基自己也沒底。

四千一百人讓姚猛領兩千一百,契必信、呼延贇各領一一千。

耶律突欲恢復東丹故國後,投桃報李,將高彥均、高彥平、韓令昌等人的家眷也透過登州送給了李晟基,加上一些願意投靠三人的以前的部屬,加起來有幾千人,高彥均、韓令昌從中挑選了一些人,加上緊挨著雲州的處月部、赫連部撥了一些人馬,高彥均的渤海都、韓令昌的平州都都配齊了一千人馬。

高彥平的一千屬珊軍被李晟基改為歸義都,目前在硬碰硬的戰鬥力上位居全軍第一。

單廷貴在雲州、蔚州、朔州三地又蒐羅了一遍,除了自己配齊了一千人馬,多餘的還讓薛矩的騎軍也達到了千人規模。

以上人馬共計九千一百人。

還有李晟基的一千五百孩兒兵,五百橫刀都,佑國軍的全部騎兵超過一萬,不過孩兒兵目前還在訓練,尚未成軍。

改編完成後,李晟基任命郭威為朔州防禦使,兼朔州馬步軍指揮使,下轄高懷禮的第四都(偏關)以及新編成的第十都(善陽縣)、景文廣的第七都(樓煩關)、薛矩的媯州都騎兵(寧朔縣),主要防禦河東方面。

後來在石敬瑭進攻代州時攻佔了雁門關,安排周信的第六都守衛。

秋悲風繼續擔任蔚州防禦使,下轄第一都(靈丘)、談謙第八都(飛狐關)、惲懷楚第二都(橫野軍)、單廷貴的雁門都騎軍,主要防禦媯州、幽州方面。

將蔚州的清塞軍、天成軍劃到雲州直接管轄。

來到雲州後,李晟基終於開發了來到這個世上後第一個黑科技。清塞軍(後世陽高縣)附近有大片的火山群,也有大量的火山灰,利用火山灰加上石灰製成火山灰水泥,加上大量燒製青磚,在大同北邊的山口,以前外邊牆的所在修了定北城(今古店鎮)、重建了清塞軍(今陽高縣),扼控北方草原,重建了天成軍(今天鎮縣)、橫野軍(今陽源縣高牆鄉)的城池,扼控媯州方向

重建完成之後,提拔崔橫為新編第十都指揮使鎮守定北城,命劉承威第五都鎮守清塞軍,新編第十二都鎮守天成軍,兩地相距不遠,統一由劉承威指揮,清塞軍扼控邊牆,防止草原騎兵從那裡突入,天成軍扼控媯州。

嶽軍候第三都、李承訓第九都以

《漠唐免費小說》 第九十二章 信報(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